张士诚面颊涨得紫红,额角青筋暴起。
“传令!”
这声怒吼惊得众将浑身一震。就在众人以为他要下令抢回首级时,却听他厉声道:“撤军!曹鑫轻敌丧命,死不足惜!官兵摆这京观分明是诱敌之计,当本帅是三岁孩童吗?”
为帅者岂能怒而兴兵?
虽未读过兵书,张士诚深谙此理——怒火中烧时绝不可妄下决断。能留名青史之辈,自有其过人之处。
“竟不上当?这张士诚倒有几分能耐!”
芦苇丛中的王保保见敌军非但不来抢夺首级,反而整军后撤,心知计策已被识破。不过他并不在意——本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既然后路已备,敌军不战正合他意。
川蜀之地。
夔门关外,赤甲山麓。
陈友谅的部队正与明玉珍麾下大将戴寿的五万大军展开激战。
人数上戴寿占据优势,但陈友谅的军队久经沙场,战力更为强悍,双方在战场上陷入胶着状态。
戴寿率领五千亲兵驻守在大夏军后方的山坡上,望着战场上的厮杀,脸上露出震惊之色。他长叹一声:陈友谅仅有三万余人,竟能抵挡我五万大军的猛攻,当真是一支劲旅!
转念想到连陈友谅这样的强军都要避让朱慕的汉军,戴寿不禁对汉军的实力感到心惊。
自从占据川蜀后,明玉珍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戴寿心中暗忖:陛下总说要在川蜀坐观天下纷争,待各方势力两败俱伤后再出兵夺取天下,效仿汉高祖刘邦。现在看来,这想法大错特错!
外界的混战如同养蛊,强者愈强。真正的强军不是养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此战过后,必须劝谏陛下改变策略,否则将士们的战力只会日渐衰退。
就在戴寿沉思之际,对面的张定边已做好进攻准备。陈友谅有些担忧地问道:老张,有把握吗?
张定边自信地指着戴寿的军队笑道:不过是些土鸡瓦狗罢了。看我从左翼突破,借着地形掩护,一举击溃他的五路军阵。
陈友谅闻言大笑:好!我等着你凯旋而归!
山坡上的戴寿仍在思索进谏之事,并未特别关注战场局势。在他看来,己方兵力占优,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突然,身旁一名将领急声道:“将军快看——
戴寿思绪被打断,抬眼望去,只见陈友谅后军猛然杀出一支约两千人的骑兵。这支铁骑划出凌厉的弧线,如尖刀般直插夏军右翼侧方,马蹄声由缓渐急。
这陈友谅莫不是疯了?想用骑兵硬撼我军战阵?
痴心妄想!
传令右翼,敌骑来袭,立即收缩阵型。戴寿厉声喝道。他倒要瞧瞧,这两千骑兵如何突破自己精心布下的铁桶阵。
战鼓雷动,旌旗翻飞。右翼夏军闻令而动,外侧士卒齐刷刷转身,长矛如林斜指大地,寒光闪烁间已摆开拒马阵势。
戴寿虽非当世名将,却也是沙场老将。这番应对堪称迅捷精准。
然而——
世事就怕这个!
他万万没料到陈友谅这支骑兵竟精锐如斯,更低估了张定边统御骑兵的能耐与......那骇人听闻的武艺。
马背上的张定边冷眼瞥见夏军变阵,嘴角掠过一丝讥诮:班门弄斧。手中丈八铁矛凌空划圈,两千铁骑顿时如臂使指,突然折向戴寿军后方。
右翼夏军被迫再次转向,阵型已如裂帛般一分为二:前阵五列仍抵着正面敌军,后阵十余列却不得不背对主阵,仓促迎向后方。
岂料骑兵冲锋竟是虚招!距敌阵五十步时,铁骑突然变向,唯见箭雨倾泻而下。真正的杀招,依然来自右翼!
这次,夏军再难变阵应对。
山坡上,戴寿与众将瞠目结舌。这般疾驰中的诡谲变向,纵是步卒都难以施展,何况驾驭战马?简直匪夷所思!
电光石火间,张定边已率铁骑突入右翼。
教科书般的侧翼突击!
纯粹用马蹄踏出的战机。
张定边鹰目如电,扫过右翼近万敌军。虽阵脚未乱显出名将手段,但随着铁骑逼近,敌军正疯狂压缩阵型。
反应倒快。
可惜——想靠人海吓退我张定边?未免太天真!
张定边远远望见敌阵中那名头戴红缨盔的将领,随手将铁矛挂回马背,取下铁弓,挽弓搭箭,未及细瞄,箭矢已如流星般破空而出。
那将领还未回过神来,只觉头顶一凉,箭锋已贯穿缨盔。他脸色骤变,未料敌军竟有如此神射手,慌忙缩颈藏身,躲入亲卫之中。
(兄弟们,赤甲山下,陈友谅与戴寿两军激战正酣。
张定边率骑兵突袭戴寿军右翼,冲锋之际,他抬手一箭,直逼敌阵主将,吓得对方仓皇躲避。
见此情景,张定边放声大笑:“指挥尚可,胆气不足!”
山坡上,戴寿目睹这一箭,心中骇然:“陈友谅麾下竟有如此猛将,此等箭术,堪比李广、吕布!”
(陈友谅见状,朗声嘲讽:“川蜀豪杰,不过尔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