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神色凝重,沉声道:察罕此人向来谨慎,用兵又惯使奇谋。虽说眼下看不出徐州有何破绽可寻,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朱重八颔首称是,眼中却燃起斗志:察罕老贼虽强,但只要咱们稳扎稳打,这徐州城他休想撼动分毫!
他握紧拳头又道:听闻小九在南阳城曾用计激得察罕呕血,可见这老贼并非不可战胜。咱们徐州红巾军岂能输给汉军?
众将齐声怒吼。守城士卒见将领们战意昂扬,心中惧意渐消,士气为之一振。
朱重八凝视城外列阵的敌军,目光如炬:来吧察罕,今日定要你在徐州城下折戟沉沙,血债血偿!
此时距战场十余里的运河畔,一支官军正忙着架设浮桥。
王保保负手督工,见浮桥已延伸至河心,不由望向徐州方向,嘴角微扬:叔父果然神机妙算。这些裹挟的民夫辅兵虚张声势,竟真唬住了朱重八。
他冷笑道:这贼酋两败于叔父之手,怕是见到帅旗就慌了神,哪还顾得上分辨虚实。
官军的首波攻势来得突兀。
可令守军诧异的是,攻城强度竟出奇疲软。
看着丢下数百尸首仓皇退去的官军,朱重八与徐达相视愕然。
像是佯攻?朱重八摩挲着下巴,可图什么呢?
二人绝不信这是察罕军的真实战力,却参不透其中玄机。徐达尤其警觉,眉峰紧锁苦思冥想——以察罕用兵之老辣,断不会平白折损士卒,即便非其嫡系精锐。
徐州城头。
察罕的反常攻势令朱重八二人疑窦丛生。
未及细想,城外战鼓骤响。
转眼间黑压压的军阵中冲出数万兵马,数百云梯如林推进。此番攻势规模远超先前,数万大军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这等万马奔腾之势,寻常人初见只怕要骇得魂飞魄散。
乱世之中,战火纷飞,士兵们早已见惯了生死厮杀。
察罕军大举攻城之际,城头的红巾军士卒却一片沉寂。多年的征战让他们习以为常,更何况徐达治军严明,战前便下令守城者不得擅自喧哗。
号角声停歇,唯有元军阵中战鼓轰鸣。数万兵马在将领指挥下冲锋陷阵,喊杀震天。冲在最前的是被强征来的民夫,他们扛着箩筐,负责填平护城河。
这支攻城大军多为民夫和辅兵,真正的精锐只有察罕麾下八千铁骑。出乎意料的是,民夫们未遭箭矢阻拦,顺利冲到护城河边,倒土填沟后匆忙撤退。
朱重八立于城楼,目光扫过远处察罕的帅旗,却瞥见一名汉人民夫因侥幸逃生而面露喜色。他眉头紧锁,心中困惑——小九常说汉人是伟大的民族,可眼前这些人被肆意驱使却不敢反抗,仅因一时侥幸便沾沾自喜,这样的民族如何称得上伟大?
他尚未明白,一个民族的觉醒需要凝聚与引导。在这个民族意识朦胧的年代,唯有强有力的领袖才能点燃希望之火。
对朱慕而言,这并非难事。只要夺得天下,基地buff的影响便能遍及四海。届时,他的一句话便是金科玉律——习汉字、说汉话、穿汉服、行汉礼者皆为同族;汉人需团结,他们便同心协力;民族需尚武,他们便勇猛精进。时间一长,这种信念将深入骨髓,即便没有外力影响,亦能代代相传。
终有一日,这个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徐州的护城河早已淤塞,元朝统治者漠视城防,甚至曾欲拆除天下城池。若非忽必烈被汉臣劝阻,如今中原恐已无险可守。这淤塞的河道上,如今竟被百姓种满了菜蔬。
天下纷乱之际,护城河淤塞多年无人问津,直到朱重八在此安营扎寨,才命人重新疏浚河道。
敌军云梯距城墙百步!
正思量民夫之事的朱重八被这声呐喊惊醒,目光重新聚焦到城防战事上。
天德!
他朝徐达高喊。
倚着城垛指挥的徐达向他投来笃定的目光。
手预备!随着徐达令下,红巾军射手纷纷张弓搭箭,寒光凛冽的箭簇直指苍穹。
呐喊声中,箭雨倾泻,天色为之一暗。
那些扛着云梯冲锋的元军士卒大多仅持木板护身,唯有少数头目身着皮甲。一轮箭雨过后,十余架云梯轰然坠地,进攻者顿时溃不成军。
城头爆发出震天欢呼。
朱重八与徐达、汤和等将领却眉头紧锁——这些敌军未免太过羸弱?
未及细想,第三波攻势已然袭来......
战事持续至日暮,察罕军终于鸣金收兵,留下亢奋的士卒与满腹狐疑的将领们。
事有蹊跷!徐达不住摇头。
关键是摸不透察罕的盘算!
!不如让老子带人冲杀一阵!张龙双目赤红地捶着城墙。自宿州之战痛失挚友,他对察罕恨之入骨。
万万不可!徐达急声劝阻,这恐怕正是察罕所求!
且固守城池,任他千般算计,终究奈何不得我们。朱重八沉声道。
徐州城头。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