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重八等人仍在揣度敌军意图时,察罕已亲率八千精兵悄然离去,仅留偏师驱使杂兵佯攻。
直至第三日,守军方才察觉异样。虽出城击溃残敌,却早已追不及察罕主力。
望着运河上飘摇的浮桥,朱重八面沉如水。
雪耻未成反遭戏耍,更令他忧心的是察罕兵锋直指山东——若任其长驱直入,小九必将腹背受敌。
得速速遣人示警!他攥紧拳头喃喃道。
山东的宋江和郭氏兄弟必须得知察罕的动向。
是否该派援兵?
可若察罕只是虚张声势,真正目标是援军呢?
但若他并无此意,岂不是自己吓唬自己?
朱重八头疼不已。
察罕用兵诡谲,与他交锋总令人疑神疑鬼,尤其是已败过两次的朱重八。
“重八,莫要太过忧虑。”徐达看出他的焦虑,劝慰道,“多派信使,将察罕的消息告知宋江和郭氏兄弟,提醒他们据城固守,察罕未必能奈何他们。”
朱重八摇头:“宋江倒无妨,只怕察罕佯攻幽州,郭氏兄弟因担忧小九而中计。”
徐达点头:“所以不仅要通知郭氏兄弟,还要将消息传至江南,小九当初可是走海路去的幽州。”
朱重八眼睛一亮,懊恼地拍头:“俺竟没想到!海路用兵确实奇妙,既省时又难拦截,小九的眼光……俺自愧不如。”
……
济南城。
“察罕要来了!”郭兴将信递给郭英。
郭英看完,神色凝重:“哥哥,连汉王都提醒要小心察罕,此人极难对付,咱们是否按信中所言——坚守城池?”
郭兴沉思片刻,摇头道:“不妥。信中说察罕会佯攻汉王后路,诱我们出城。但若他真的直取幽州呢?汉王岂不危矣?”
郭英一惊,顿觉后怕。若察罕轻装突袭,确实可能抄了汉王后路。
事关汉王安危,兄弟俩不敢赌。
“哥,你说怎么办?我听你的。”
“我们如此安排……”
兵法之道,本在朴素。越是自以为是的奇谋,越易出错。
察罕此来山东,只为夺回这幽州屏障。
朱重八与郭氏兄弟,都想得太复杂了。
察罕大军缓缓推进。
在徐州城下虚晃一枪后,他迅速渡过运河,直取峄县(今枣庄)。
城中红巾军抵挡半日即溃,峄县陷落。
搜刮一番后,察罕未攻宋江驻守的济宁,而是继续北上,直奔济南。
济南城。
宋江的急信送到了郭兴手中。
郭兴看完信,嘴角扬起笑意:“察罕果然没攻济宁,看来他的目标是汉王,咱们可以按计划行动了。”
——
荒野上,王保保压低声音对察罕道:“叔父,附近贼军斥候越来越多,要不要清理一批?”
察罕神色慵懒,显得格外从容。王保保心中暗叹叔父的定力。
“斥候是敌人的眼睛,”察罕淡淡道,“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就行。驱散即可,不必赶尽杀绝。”
“是!”
王保保领命而去,回头时却见察罕半阖双目,竟在马上闭目养神。
“叔父,”王保保忍不住问,“为何您总能如此镇定?侄儿却总忍不住心慌。”
察罕睁眼一笑:“为将者,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安时不奢,危时不惧。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方能成大事。”
他拍了拍胸口:“我既已定下方略,便顺其自然。即便败了,随机应变便是。忧虑无用,急躁更无用,心自然就静了。”
王保保苦笑:“道理侄儿明白,可做到却难。”
“无妨,”察罕又眯起眼,“你还年轻,多历练便是。见得多了,怕得就少了。”
王保保若有所思。
——
济南军议府。
郭英大步闯入,兴奋道:“大哥料事如神!察罕大军绕过济南直扑汉王,果然没盯上咱们!”
“沉住气!”
郭兴虽呵斥,眉梢却掩不住喜色。他踱了两步,肃然道:“你即刻出发,按计划行事。三日——必须拖住察罕三日!”
郭英抱拳高喝:“三日而已,必不辱命!”
——
滨县城头。
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敌军,郭英攥紧拳头,热血沸腾:“三日!只要挡住察罕三日,大哥便能一击制胜!天下名将?大元砥柱?这一战,我郭英的名字也该响彻中原了!”
城下军阵 ,王保保等将领簇拥着察罕,目光投向滨县低矮的城墙。
可瞧出端倪了?察罕抚须轻笑。
守军数量不少,那敌将虽极力遮掩,却......一名蒙古将领嗤笑着指向地面,连人马足迹都未抹净。
车辙印也不少,看来囤了不少粮草。另一将领补充道。
汉贼是想在此拖住我军啊!王保保握紧刀柄。
看脚印少说八千人马,倒难为他们在这弹丸小城塞进这许多兵。
呵,八千人也想阻我铁骑?
大帅,您下令吧,今日必为您踏平此城。
察罕用马鞭轻搔后颈,淡然道:六十奴,这小城便交予你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