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何解?古天竺与今日之天竺截然不同。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前,“天竺”仅为地理概念,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天竺河。
天竺河孕育了古老的古天竺文明,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现今的巴基斯坦一带。需要注意的是,古天竺并非指代某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与现在的天竺并无关联。
尽管二者毫无渊源,天竺仍自诩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正统继承者,这一主张也成为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冲突的诱因之一。
纵观天竺历史,实则是一部被征服的编年史。
约公元前12世纪,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分支从现今的 地区进入天竺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原住民,由此开启了天竺被外族统治的序幕。
(当时雅利安人虽人数稀少,却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天竺土着,将其大部驱逐至南部,剩余则沦为奴隶。为巩固统治,雅利安人创立种姓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时至今日,种姓制度仍以更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天竺社会。经过数千年演变,现存种姓已超3000种。
公元前6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率波斯军团沿雅利安人旧路入侵天竺。其军队横扫雅利安与天竺部族,直抵恒河流域后撤军,仅留少数希腊人维持统治。
此后天竺人(实为雅利安人主导)首次反击成功。月护王联合土着驱逐希腊势力,建立着名的孔雀王朝。其孙阿育王执政时期,王朝疆域北抵阿富汗,南达半岛南端,与华夏秦始皇时代遥相呼应。
耐人寻味的是,阿育王并未效仿秦始皇推行文字与度量衡统一以强化 集权,反而强化种姓制度——这显然更利于少数族裔雅利安人的统治需求。
他错了,种姓制度撕裂了天竺社会,让这个国家面对外敌时永远无法凝聚力量。
孔雀王朝的辉煌转瞬即逝,王朝覆灭后,西北天竺再度陷入外族轮番入侵的泥潭。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接连统治这片土地,始终维持着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模式。
(后来,人登场了。
那时华夏正值大唐盛世,被唐军击败的人转战天竺,建立起天竺史上首个政权——德里苏丹国。
此后蒙古铁骑、鹰国殖民者接踵而至,每次都是少数外来者统治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度。
诚然,我们也有屈辱岁月,但至少懂得反抗。而天竺土族却几乎从未自主抗争,即便有 ,领导者也多是外族。
天竺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征服史,且每次 数量都远少于本土人口。
耐人寻味的是,历经多次外族统治,天竺原住民不仅未被灭绝,反而繁衍成庞大族群。
或许正因这个民族骨子里的温顺——统治者连 都嫌多余。
没错,除了懒惰,无可指摘。
这种逆来顺受,本质是精神层面的怠惰吧?
有些民族靠强悍生存,有些民族竟因……软弱存续?
照此看来,朱重八那一万人,说不定真能统治天竺。
马马拉普兰城下。
朱重八大军擂响战鼓。
进攻,开始。
旋即,结束!
朱重八揉着眼睛望向城头溃逃的守军,难以置信地问徐达:天德,咱没看花眼吧?弟兄们还没开始攀墙呢?
徐达同样恍惚:末将所见与主帅相同。
这么说……城拿下了?
轰!
红巾军已打开城门。
徐达迟疑点头:似乎是的。
身后传来汤和的低语:小九说得对,这地方易攻得很,而且……确实适合种庄稼啊!
朱重八与徐达从恍惚中回过神来,两人对视一眼,朱重八高声喊道:弟兄们,进城!
军队缓缓向城门方向推进。
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的现任君主布卡一世虽称得上贤明,但缺乏精锐军队终究无济于事。
过去这个王国与周边小国交战,不过是弱国相争。如今面对从华夏远道而来的百战雄师,竟无人能挡。
朱重八率万余兵马攻下马马拉普兰城后,竟在一个月内势如破竹,连克十八座城池。
这般战果让老朱先是惊讶,继而狂喜。
这个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竟如此不堪一击?
他终于弄清了对手的国名,这要归功于两个原因:其一是最早被俘的阿鲁多拼命学习汉语,已能勉强交流;其二是当地居住着南宋末年逃亡至此的汉人后裔,虽口音奇特,但总比当地晦涩难懂的土语容易理解。
(从这些汉人口中,朱重八了解到维贾亚纳加尔王国正与北方苏丹国交战,主力部队都驻守在北境,南方防务空虚。
恰在此时,汉人军队跨海而来,直取南方富庶之地。
而布卡一世正忙于清除异己巩固权力,北方边境又逢大旱,驻军正在闹饷。
(当布卡一世焦头烂额之际,南方沦陷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
朱重八的进攻模式与嘉靖年间的倭寇颇为相似,但又有本质区别:倭寇劫掠即走,而朱重八是要永久占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