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城门时,葡萄牙使团已震撼得失语。城楼下,早有仪仗列队相迎。
城门外,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向汤和挥手示意。
文正?汤和认出来人,脸上浮现惊喜。
这青年正是朱文正,朱重八与朱慕的侄子,血脉相连的亲侄儿。朱文正之父名为朱兴隆——此名实为朱慕后来所改,为的是史册记载更为体面,其本名已无人提及。
朱兴隆在朱元璋、朱慕起兵前便已离世。因孤庄村生计艰难,其妻王氏携幼子朱文正返回娘家度日。待朱慕势力稳固后,想起这位侄子,便将他们母子接来悉心栽培。
事实上朱重八攻占徐州后也曾打算接回他们,只是迟了一步。
朱慕对这位侄子颇为器重。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朱文正确是将帅之才——曾大败张士诚,击溃陈友谅,立下赫赫战功。可惜后来因朱重八封赏不公,这位年轻将领一时意气用事,在洪都保卫战后受人挑唆欲投奔张士诚,却被朱重八抢先拿下。
朱重八本欲处死侄子,幸得马秀英力劝,最终将朱文正软禁于桐城,直至终老。所幸朱重八并未忘记侄子的功绩,洪武三年封其八岁幼子为靖江王,世代镇守桂林,成为明朝唯一非太祖直系的王族。
不过在如今的时空中,朱文正已无谋反可能。这位金陵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志向是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至于行军打仗?他毫无兴趣。
汤和叔父,可把您盼来了!朱文正热情地拥抱汤和。
虽论辈分是叔侄,但两人年龄相仿,自幼便是玩伴。直到朱文正随母迁离,汤和才与年长些的朱重八等人结交,那时朱慕还是个不起眼的小跟班。
两人情谊深厚。
汤和激动地拍打朱文正后背,忽觉异样,皱眉道:你小子何时长得这般高了?
记忆中朱文正比他矮一头,如今十八岁的青年反倒高出他一个头来。
金陵城墙下,这对故人久别重逢。可当汤和发现昔日的跟屁虫已高过自己时,心中顿生几分不痛快。
1417年
朱文正咧嘴一笑:伙食好衣裳暖,自然长得高。汤和大哥别急眼,听闻你们在海外立国了,等安稳下来,说不定你还能再蹿个儿呢!
这话倒是不假。朱文正被朱慕接到金陵时正值长身体,衣食无忧自然比当年饿着肚子发育的汤和长得魁梧。
汤和顿时涨红了脸:胡扯!什么再蹿个儿,老子早就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了。长得高顶屁用,拳头硬才是真本事。
论打架当然比不过汤和大哥。小弟日后想当个物理学家,替大汉搞科技发明,打打杀杀实在不合性子。朱文正顺着话头接茬,半点不恼。
朱慕当初接他来时可没料到这茬——分明是个将帅之才,如今却对行军打仗嗤之以鼻。
汤和闻言气顺了些,又捶了这小子一拳,正要进城忽然瞪眼:等会儿!你管谁叫大哥?老子是你叔!
哎呀,差不多嘛!朱文正浑不在意地摆手,目光越过汤和打量着后头那群人,这就是信里说的葡萄牙白人了?看着肤色和咱们也没多大区别。
(朱慕深谙这段历史,却故意在大汉宣扬为尊贵的太阳金色——这一世,他要让西方以接近汉人肤色为荣!
汤和扭头瞥了眼身后那群东张西望的葡萄牙人:就他们。那个黄毛叫桑托斯,据说是啥教的神父,算是个领头的吧。
(其实桑托斯并非首领,只是众人敬重其神父身份。)
朱文正随意地点了点头,“汉王要见他们,先进城吧。”
穿过城门,八名葡萄牙人再度瞪大双眼,眼前密集却井然有序的人潮让他们瞬间呆滞——这真的只是一座城?而非一国?
此时的金陵堪称全球人口最稠密之地,亦是天下最富庶的都会。相较之下,欧洲那些日后的大都市,此刻不过稍大的集镇罢了。
入城的葡萄牙人活似稚童,时而窜入商铺摩挲新奇货品,时而挤进茶肆听戏,时而结结巴巴与路人攀谈,时而对着钢筋水泥的楼宇惊呼连连……
最令他们骇然的,是城中纤尘不染的街道,与每隔百步便矗立的公厕。
朱文正瞧着这群大呼小叫的色目人,心下暗笑:“果真是蛮夷之地的乡巴佬。”
这般想倒也不差——此刻的欧洲,确乎是个大村落。
他并不催促,一面与汤和闲谈,一面解答桑托斯的疑问。
待汤和眉飞色舞讲完平定南印度的战事,朱文正抿嘴笑道:“汉王早言重八叔父克定南印度指日可待,连移民都备妥了——蒙古人、色目人,还有西面北面逃来的汉人。”
汤和闻言大喜,复问道:“西面北面仍在交战?”
“早乱成一锅粥了。”朱文正嗤笑,“西边陈友谅、明玉珍、李思齐三方混战,北边蒙古诸部自相残杀。自察罕败亡,无人能制,大元朝廷威信尽失,半个河北已成焦土。”
“汉王何不趁机北伐?”汤和不解。
朱文正肃然道:“汉王有言,我大汉当先修内功,完成首轮五年计划。待兵精粮足、国富民强之日,或北上灭元,或西进平蜀,皆可一鼓而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