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博美亮2星”
根据“博美亮2星”的运行轨迹,目前被行星遮挡,仅露出一缕星光的“博美亮2星”,将于年13月12日上午9点运行至离“博美亮1星”最近的轨道。两星相距约37光年,开启最高10万倍光速的高速航行,3个小时便可抵达近轨道地点。
距离此时还有13个小时,博美命令全体舰队人员进入轮值休息状态,休息10个小时后前往“博美亮2星”。
12日上午6点30分,一颗如网球般大小的“博美亮2星”缓缓升上中空8点钟方位。
“博美亮1星”上方虚空5000万公里处,一艘运输舰“虚幻”消失不见!
2个小时后,博美的一艘运输舰悬停在“博美亮2星”外围1000万公里处。
博美与10名逻辑人一同前往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1000公里处。检测结果显示:
环境温度59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基本为“0”(无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0.30。
在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500公里处,检测到:环境温度104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为0.17倍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0.5。同样用肌体感受了1小时,并无不适。
在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390公里位置,此时检测所得数据为:环境温度1905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2.6倍标准离子风压力,应力场系数0.87。西米尔博美体表呈现暗红色,“星脉意识”开始离散,封闭在肌体组织分子间的少量水分压力剧增。如果坚持前进,可能导致星脉崩裂,西米尔博美放弃前进,退至500公里处。
10名逻辑人在红秋叶的带领下,坚持前进了120公里,在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380公里的位置,通体呈现红色,逻辑星脉即将崩溃,情况不妙,红秋叶大叫一声:“快撤!”10名逻辑人退至500公里处博美站立的地方。
博美已经换上新的衣物,头发也焕然一新。博美看了一眼逻辑人通体焦黑的机体,说道:“你们速速梳理逻辑星脉,然后再重新换装!”
逻辑人梳理逻辑星脉、检测机体功能,启动量子能养护,机体并无大碍!然后启动量子物质技,全身一抖,换上各种款式的衣物。
博美决定,在以后的亮星球探测中,逻辑人不再独立向前推进,原因是强制推进100多公里意义不大,而风险却成倍增加。红秋叶与众逻辑人点头表示认同。
博美与红秋叶开启星眼空间、逻辑星眼网点空间,进行物质探测。
红秋叶在虚空映射出“逻辑星脉网点空间”,一个四维运动的“博美亮2星”的景象呈现在众人面前。具体数据如下:
1、“博美亮2星”结构、温度、新物质以及光量子产生机制
通过网格测量,“博美亮2星”直径约420万公里,是一颗较大的高温星球。
光量子产生的机制与“博美亮1星”相同,是三种气态物质在极高温度下发生原子对撞,进而产生物质湮灭,湮灭能产生激波,高能激波激发“离散”的气态原子产生光量子。
在气态物质内部,同样是光量子无法穿透的“黑暗体”气态物质。
“博美亮2星”黑暗气态层厚度约为1万5千公里,温度分布规律为:距离星球表面200公里处为物质湮灭区,温度同样高达10亿摄氏度;往内逐步降低至内层1万5千公里处的8800摄氏度。三种黑暗气态物质与“博美亮1星”相同。
“黑暗气态层”以内与“博美亮1星”相同,也是高密度固态层。厚度竟与“博美亮1星”相当,约140万公里;固态层也是由17种新物质构成的聚合态物质,17种新物质也与“博美亮1星”相同。温度也是由接近“黑暗气态层”的8800摄氏度,基本保持恒定,到里层约142万公里处温度也有8100摄氏度。
2、发现固体流动态
经过博美仔细分析,三种黑暗气态物质的大概比例与“博美亮1星”基本相同。但构成聚合态物质的17种固态物质呈现非均匀分布态。
经过对比分析,博美与红秋叶得到一个相同的震撼结论。在约140万公里的固态层中,与气态接触部位,17种物质中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高,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70%;在固态层由外向内延伸,这12种物质呈现由多渐渐变少的分布状态,到接触到“虚无球体”的位置时,这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低,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
另外的5种物质正好与此相反,在固态层接触气态层的位置,5种物质的含量比例最低,约占17种总体物质体量的30%;在固态层往里延伸,这5种物质呈现由少渐渐变多的分布状态,到“虚无球体”的位置时,5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高,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归一成帝请大家收藏:(m.2yq.org)归一成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