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秋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依据自身强大的逻辑星脉的分析功能,对“博美亮1星”的“固态聚合体”层的17种构造物质进行重新分析,结果发现同样的规律,由于变化规律比较小而被两人忽视!
重新分析的结果是:
在“博美亮1星”约145万公里的固态层中,在与气态接触的部位,17种物质中这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60%;在接触到“虚无球体”的位置时,这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低,但也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另外的5种物质正好与此相反,在与气态接触的部位,5种物质的含量比例最低,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40%;在接触到“虚无球体”的部位,5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高,但也只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
用一种假设来形容,这5种物质构成流动态,从“虚无态”流向外层的气态!这5种物质同时又是中间层“固态层”的构造物质,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西米尔比美再次迷茫了!
这神奇的“张乐得”星系!
与“博美亮1星”相同,固态层之内是“恒温虚无球体”!
“博美亮2星”“恒温虚无球体”直径比“博美亮1星”的373万公里小得多,仅有135万公里。温度一样,约5300摄氏度。同样“虚无体”不可探测,温度也是无法测量的。与“博美亮1星”如出一辙,固态层与“虚无体”的接触界面,仅仅5公里厚的固体薄层,温度从8100度急速下降到5300摄氏度。
3、“博美亮2星”的物质密度特征
与“博美亮1星”相同。
4、“博美亮2星”的空间应力密度特征
博美在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390公里,此时检测得到应力场密度系数0.87。经过应力密度探测设备探测,气态层应力场密度系数从表面0.87逐步升高到1.5万公里处的1;
固态层的应力场密度系数也基本稳定在1。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并不是虚无,也是1。
5、“博美亮2星”的空间压力特征
距离“博美亮2星”表面390公里处,环境压力2.6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气态层环境压力指数从表面1000倍标准离子风压力,逐步升高到1.5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固态层的环境压力指数则从1.5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标准离子风压力逐步升高到142公里处的2亿倍标准离子风压力。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环境压力指数则探测为无!
6、攻击测试
与“博美亮1星”一样,10位逻辑人同时向“博美亮2星”气态表面的一点,发出50万亿等级的攻击,博美再启动“意念攻击”技将10股50万亿等级的攻击加持于一点。结果一样,除了气态表面发出一阵耀眼的光斑外,总能量为500万亿等级的攻击对“博美亮2星”表层未产生任何影响。
二、探索“博美亮2星”的新发现
除了与“博美亮1星”的相同之处外,还有两项新发现:
1、气态层厚度缩减了约7000公里,而湮灭反应层则从150公里增加至200公里,不过温度依旧维持在10亿摄氏度!
2、“博美亮2星”的直径缩小了240万公里,固体层厚度未减,气态层厚度稍有减少,主要缩小的是“虚无体”,其直径仅为135万公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3、同样,博美团队未能获取3种气态物质,也无法获取构成地壳固态层聚合体的17种物质!
博美与红秋叶团队返回补给运输舰,用一天时间整理完“博美亮1星”的所有数据资料后,将其映射给“博美1星”基地留守专家团队主任罗成礼、苍钰国以及天龙国。
三、探索“博美亮7星”
根据“博美亮星云”的七维运动规律以及博美亮7星的运行轨迹,在年13月14日上午12点,博美亮7星将接近“博美亮2星”的最近轨道,两星相距约29光年。
从“博美亮2星”的最近轨道出发,开启最高速,不到3个小时便可赶到博美亮7星的近轨道位置。博美命令指挥运输舰进行补给,2小时后前往“博美亮7星”。
上午12点,一艘运输舰抵达并悬停在“博美亮7星”外围1000万公里处。“博美亮7星”是七颗亮星中相对暗淡的一颗。
博美与10名逻辑人一同前往距离“博美亮7星”表面1000公里处。检测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48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基本为“0”(无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为0.25。
在距离“博美亮7星”表面500公里处,检测得到:环境温度为84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为0.12倍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为0.48。同样经过1小时的肌体感受,博美与全体逻辑人并无不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归一成帝请大家收藏:(m.2yq.org)归一成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