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距离“博美亮7星”表面280公里时,此时检测得到的数据为:环境温度为1925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为2.7倍标准离子风压力,应力场系数为0.88。西米尔博美与10名逻辑人体表呈现暗红色,“星脉意识”开始模糊。西米尔博美放弃前进,与逻辑人退至500公里处。
博美与逻辑人进行星脉养护、梳理,并检测机体功能。博美与红秋叶开启星眼空间、逻辑星眼网点空间进行探测。
红秋叶在虚空映射出“逻辑人星脉网点空间”,一个呈现四维运动的“博美亮7星”景象呈现在众人面前。具体数据如下:
1、“博美亮7星”结构、温度、新物质与光量子产生机制
经过红秋叶逻辑星脉网格空间探测,“博美亮7星”直径约328万公里,是一颗相对较小的高温星球。
光量子的产生机制与“博美亮1星”相同,是三种气态物质在极高温度下发生原子对撞,进而产生物质湮灭,湮灭能产生激波,高能激波激发“离散”的气态原子从而产生光量子。
同样,光量子无法穿透气态物质,在气态物质内部呈现“黑暗体”气态。
“博美亮7星”的黑暗气态层厚度与“博美亮2星”相同,约为1万5千公里。其温度分布规律为:距离星球表面200公里处为物质湮灭区,温度同样高达10亿摄氏度;往内逐步降低,至1万5千公里处为8800摄氏度。三种黑暗气态也与“博美亮1星”相同。
“黑暗气态层”以内是高密度固态层,厚度与“博美亮1星”相当,约140万公里。固态层是由17种新物质构成的聚合态物质,这17种新物质也与“博美亮1星”相同。温度从接近“黑暗气态层”的8800摄氏度基本保持恒定,到里层约142万公里处温度为8100摄氏度。
经过博美仔细分析,三种黑暗气态物质的大致比例与“博美亮1星”基本相同,但构成聚合态物质的17种固态物质分布更为不均衡。
经过对比分析,在约140万公里的固态层中,与气态接触部位,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高,比例比“博美亮2星”略高,约占总体物质体量的80%;由外向内延伸,在接触到“虚无球体”的位置,这12种物质的含量比例降至最低,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
另外的5种物质情况正好相反,在与气态接触部位,其含量比例最低,占总体物质体量的20%;在固态层接触到“虚无球体”的部位,这5种物质的含量比例达到最高,占总体物质体量的50%。
2、发现直径仅有36公里的微小“虚无体”
与“博美亮1星”相同,固态层之内是“虚无球体”。“博美亮7星”的虚无球体直径比“博美亮2星”的135万公里小得多,仅有36万公里。就“虚无球体”的直径而言,“博美亮1星”最大,为373万公里。但三颗亮星中心“虚无球体”内的温度几乎一样,约5300摄氏度。
3、“博美亮7星”的物质密度特征
与“博美亮1星”相同。
4、“博美亮7星”的空间应力密度特征
博美在“距离博美亮7星”表面280公里处,此时检测得到应力场密度系数为0.88。经过应力密度探测设备探测,气态层应力场密度系数从表面的0.88逐步升高到1.5万公里位置的1;固态层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基本稳定在1。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应力场密度系数为1。
5、“博美亮7星”的空间压力特征
在距离“博美亮7星”表面280公里的深度位置,环境压力为2.7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气态层环境压力指数与“博美2星”相同:从表面的1000倍“标准离子风压力”逐步升高到1.5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标准离子风压力”;固态层的环境压力指数则从深度1.5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标准离子风压力”逐步升高到深度142公里处的2亿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环境压力指数探测为无。
6、攻击测试
与“博美亮2星”一样情况:10位逻辑人同时向“博美亮7星”气态表面的一点发出50万亿等级的攻击,博美再启动“意念攻击”技将10股50万亿等级的攻击加持于一点,结果相同,除了气态表面发出一阵耀眼的光斑外,“博美亮7星”表面气态层未受任何影响。
博美与红秋叶团队回到补给运输舰,用一天时间整理完“博美亮7星”的全部数据资料后,将其映射给“博美1星”基地留守专家团队主任罗成礼、苍钰国以及天龙国,接着继续对“博美亮星云”余下亮星进行探索。
喜欢归一成帝请大家收藏:(m.2yq.org)归一成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