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眼中闪烁着光芒:“明白,次长!我一定将您的指示传达下去。”
她转身离去,我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意志和信念的较量。在最艰难的时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军队最大的力量。
当天晚上,我又接到了来自津浦路南段的战报。日军第13师团已攻占宿县,并继续向北,企图与北段部队会师徐州。李宗仁长官的电报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焦急。
“次长,李长官建议,我军主力向徐州周边集结,避免与日军在运动战中硬碰硬,以逸待劳。”王耀武向我汇报李宗仁的建议。
我走到地图前,仔细审视着徐州会战的全貌。李宗官的建议是稳妥之策,但我心中却有更深远的考量。如果只是被动防守,日军最终还是会找到突破口。我要做的,是化被动为主动,将日军引入我的包围圈。
“回复李长官,同意他将主力集结于徐州周边的建议,但要特别注意徐州以东地区,那里是日军合围的重要方向。同时,命令他,加强津浦路南段的防御,但不要死守,要边打边撤,将日军引向徐州以北,而不是让他们轻易与北段部队会师。”我沉声说道,“我的目标是,在徐州以北,利用地势和兵力优势,给日军一个迎头痛击!”
王耀武有些不解:“次长,将日军引向徐州以北,那岂不是让两路日军更近?”
“正是!”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要让他们在自以为得计的时候,陷入我的陷阱!我要在他们认为即将胜利的时候,给他们最沉重的一击!”
我没有详细解释我的“台儿庄计划”,因为它太过冒险,需要各方部队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但我相信李宗仁和麾下将领的执行力。
夜色渐深,滕县方向的炮火声似乎都能传入我的耳畔。我仿佛看到那群英勇的将士,正在血与火中奋战。我的心头沉重,却又充满了决心。这一夜,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二月第三周:台儿庄暗流涌动,日军南北合围意图渐明
进入二月第三周,津浦路北段的战事越发激烈。汤恩伯军团在滕县与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反复拉锯,双方伤亡惨重。日军的炮火和飞机优势,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次长,汤恩伯军团报告,日军攻势猛烈,我军阵地多次易手,伤亡已达数千人。汤军长恳请增援,或允许其部队向临城方向撤退,以保存实力。”王耀武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
我紧紧地盯着地图上滕县那个被炮火染红的标记,心中如同被烈火灼烧。我知道汤恩伯面临的压力有多大。日军的进攻,如同海啸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命令汤恩伯,告诉他,务必再坚持三天!三天后,我会安排他的部队撤退,但必须是组织有序的撤退,不能溃散!”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告诉他,他的坚守,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们正在部署反击!”
王耀武有些疑惑:“次长,反击?我们的援兵还未完全到位,现在反击,是否太早?”
“不早了!”我眼神锐利,手指在地图上从滕县向东,划向台儿庄,“日军现在已经被滕县拖住了主力,他们会认为我们已经无力反击,会更加轻视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要在他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环视作战室中的参谋们,声音掷地有声:“立即拟定作战计划,命令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庞炳勋的第3军团,向台儿庄地区靠拢,秘密设防!特别是台儿庄镇区,要构筑层层工事,利用民房和街道,形成交叉火力网。”
参谋们立刻行动起来,作战室里再次响起沙沙的笔写声和电报机的滴答声。
我的目光转向津浦路南段。日军第13师团在占领宿县后,并没有急于向北推进,而是在符离集一带停了下来,似乎在等待北段部队的进展。这让我更加坚信了日军的合围意图。他们想要将我军主力包围在徐州城内,一举歼灭。
“赵立言!”我叫过情报参谋,“加强对日军第13师团的侦察,特别是其电台通讯。我要知道他们是否在与北段部队联系,联系的内容是什么。同时,密切关注其后方补给线的动向。”
“明白,次长!”赵立言敬礼应道。
我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穿越之前,那段对历史的记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最振奋人心的一场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但历史的胜利,往往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深知,即将到来的台儿庄战役,将会无比残酷。我必须将一切因素都考虑在内,将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妥当。
午夜时分,我的副官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并非来自前线,而是来自上海。是潜伏在敌占区的特工发来的,报告了日军在上海的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