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点点头,这思路接近后世枪管的制造原理,虽然原始,但方向是对的。“准星和照门呢?”
“这个!”李铁山指着石板上一个类似燕尾槽的结构,“俺琢磨着,在铳管靠近枪口的地方,直接铣(或者凿)出这么个槽来,然后把准星和照门做成带榫头的,直接卡进去,再用小销钉固定!只要槽和榫头做得精准,保准结实,轻易不会歪!”
王二仔细看着那简陋的草图,虽然细节粗糙,但原理清晰。燕尾槽结构,确实比简单的铆钉固定要稳固得多。“好!就按这个思路,先打造五支……不,十支样品出来!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人手,直接跟栓叔说,我批条子!”
“得令!”李铁山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放出光来,“俺这就去弄!”
接下来的日子,匠作营的火器区域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李铁山带着几个手艺最好的老师傅,几乎住在了炉子边,反复试验着双层锻打的技术,小心翼翼地加工着那精细的燕尾槽和榫头。失败是常有的事,不是锻打时开裂,就是榫槽配合不严。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时间和材料的浪费,但王二没有一句责备,只是让张老栓无条件支持。
与此同时,王二也在思考着火器的战术运用。现有的“三段击”战术,在面对高速机动的骑兵时,火力持续性依然不足。他回忆起近代军队的排枪战术和散兵线,但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士兵训练程度参差不齐的时代,过于复杂的战术反而容易导致混乱。
“或许……可以试试‘五段击’?”王二在校场上用树枝画着示意图,“将火铳手分成五排,轮流上前射击,后退装填。虽然单次火力密度略有下降,但射击的连贯性大大增强,足以形成持续不断的弹幕,压制骑兵冲锋。”
他将这个想法与狗剩和火铳队的几个老队长商议。
“五排?守备大人,这队形是不是太薄了?而且后退装填的路线容易混乱。”一个队长提出疑虑。
“所以需要更严格的纪律和更熟练的配合!”王二斩钉截铁,“每一排射击后,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顺序后退,绝不允许阻塞通道!平时训练,就要把这套动作练成本能!我们要让鞑子的骑兵,冲不到五十步内,就被持续的火力打崩!”
他亲自下场,和火铳手们一起演练新的轮射流程。从前进到射击,到侧后转向,到后退装填,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开来,反复练习,直到形成条件反射。一开始自然是混乱不堪,前后碰撞,装填缓慢。但王二极有耐心,一遍遍纠正,一遍遍示范。
十天后,李铁山顶着两个黑眼圈,胡子拉碴地抱着一个长木盒,兴冲冲地找到正在监督步兵阵型对抗演练的王二。
“大人!成了!您要的样品,打好了十支!”李铁山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王二打开木盒,里面躺着十支崭新的鸟铳。外观上与之前的区别并不大,但仔细看去,铳管似乎更加厚重匀称,靠近枪口的位置,牢固地卡着一个带着明显燕尾榫结构的准星照门组件,严丝合缝,用手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
“试过了吗?”王二拿起一支,入手感觉重心更加合理。
“试了!试了!”李铁山连忙道,“用同样的药量,新铳的射程大概远了二十步!精度更是没得说,一百五十步内,打人形靶,十中七八!连续射击了三十次,铳管只是微热,没有变形!准星也牢牢的!”
“好!”王二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走!去靶场!”
靶场上,得到消息的狗剩和火铳队骨干们都围了过来。王二亲自装填弹药,瞄准一百五十步外的一具披着破旧棉甲的草人。
屏息,瞄准,扣动扳机。
“砰!”
硝烟弥漫,远处的草人胸口位置,应声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破洞!
“好!”
“打中了!”
周围响起一片喝彩声。这个距离,用旧式鸟铳,能命中身体就不错了,想精准打击胸口,几乎靠运气。
王二又将火铳交给几个资深射手试射,结果大同小异,精度和射程都有显着提升。尤其是那稳固的准星,让瞄准变得轻松了不少。
“李铁山,记你一大功!”王二用力拍了拍铁匠结实的肩膀,“从现在开始,匠作营全力生产这种新式火铳!优先装备火铳队!原有的火铳,逐步回收改造!”
“是!大人!”李铁山挺起胸膛,满脸自豪。
有了新式火铳,王二对“五段击”战术更有信心。他命令火铳队加快对新战术的磨合训练,同时,也让李铁山开始着手研究另一个项目:对现有火炮的改良。
“咱们的火炮,太笨重,移动困难,射速也慢。”王二指着校场角落那几门沉重的将军炮,“能不能想办法,在不显着减少威力的前提下,把炮身造得轻一些?还有,也给火炮加上可靠的瞄准具?”
李铁山看着那庞然大物,挠了挠头:“大人,这……这可比改鸟铳难多了。炮身轻了,装药就得减,威力就小。瞄准具……火炮震动太大,一般的结构恐怕扛不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