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首位患者,疑虑重重
那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姓张,就住在青石街尾那栋斑驳的筒子楼里。街坊邻居都叫她张大妈,年轻时在纺织厂做工,落下一身毛病,最磨人的就是这双老寒腿。
她是被隔壁王婶半推半就劝来的。王婶放完鞭炮,见诊所依旧冷清,心里过意不去,便在街上逢人便说林辰治好了房东陈德贵的“难言之隐”。张大妈正被阴雨天引发的腿疼折磨得睡不着,听王婶说得神乎其神,这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挪到了诊所门口。
此刻,她佝偻着身子,几乎是蹭着地面挪进诊室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细微的抽气声。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警惕和怀疑,尤其是在看到端坐着的林辰如此年轻时,那怀疑几乎凝成了实质。
“就……就是他?”张大妈扭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小声问跟在身边的王婶,枯瘦的手指悄悄指了指林辰。
王婶赶紧赔着笑,对林辰和楚瑶点点头:“林医生,楚护士,这是张大妈,老寒腿好些年了,疼得厉害,我带她来瞧瞧。”
楚瑶早已起身,脸上挂着职业化的温和笑容,上前搀扶:“张大妈,您慢点,这边坐。”她将老人扶到林辰对面的就诊椅上。
张大妈坐下,双手紧紧按在疼痛的膝盖上,眼睛却像探照灯一样上下打量着林辰,又扫视着这间过于“崭新”和“干净”的诊室,眉头拧成了疙瘩。
“那个……医生,”她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声音带着迟疑,“你……你这儿,有那个……行医执照吗?能看我这老毛病?”
这话问得直接,甚至有些冒犯。王婶在一旁有些尴尬,轻轻扯了扯张大妈的衣袖。
楚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看向林辰。却见林辰面色如常,仿佛没听到那句质疑,只是目光平静地落在张大妈的脸上、手上,最后停留在她按着膝盖的姿势上。
“大妈,”林辰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让人心神稍定的力量,“您这腿,是不是遇冷加重,夜间尤甚,膝部僵硬,活动后稍缓,但行走稍久又疼痛加剧?阴雨天前,必如针扎?”
张大妈正准备继续追问执照的话卡在了喉咙里,眼睛瞬间瞪大了几分。她还没说症状呢!
“你……你怎么知道?”她下意识地反问,身体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
林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抬手,示意道:“方便的话,我需切脉,再看下舌苔。”
张大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把干瘦、布满老茧的手腕放到了脉枕上。林辰三指搭上,指尖微凉,触感却异常稳定。他垂眸凝神,诊室内一时间只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声。
楚瑶屏住呼吸,仔细看着。她知道,这是林辰在建立信任的关键时刻。
片刻,林辰松手,又让张大妈伸出舌头看了看。舌质淡黯,苔白微腻。
“大妈,”林辰收回手,语气依旧平淡,“您这病,在西医里叫‘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也就是俗称的骨关节炎。在中医看来,是年轻时不注意,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谓‘不通则痛’。加之年迈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故而缠绵难愈。”
这番话,既有西医病名,又有中医病理,说得深入浅出。张大妈听得半懂不懂,但“风寒湿邪”、“气血不畅”这些词,她隐约觉得是老一辈常说的道理,心里的戒备不由得又松了一分。
“那……能治吗?去医院看过,开了不少止痛药,吃了能管一会儿,不吃又疼,还说严重了要换什么……关节?”张大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但更多的还是怀疑,“我这么大年纪,可经不起折腾,也没那么多钱换关节。”
“无需换关节。”林辰语气肯定,“针灸配合温经散寒的汤药,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若您信我,今日便可施针一试。”
“针……针灸?”张大妈脸上露出惧色,“疼不疼啊?会不会扎坏喽?”她看着林辰那年轻的面孔,实在难以将他和“老中医”的形象联系起来。
“针刺酸胀感难免,但绝无大害。”林辰起身,从针包里取出一根细如发丝的银针,在指尖捻动,“若觉不适,随时可停。”
张大妈看着那寒光闪闪的银针,又看看林辰平静无波的脸,内心天人交战。腿上的疼痛一阵阵袭来,像无数小针在扎,医院开的药越吃效果越差,钱还没少花。她咬了咬牙,一把拉起身侧的裤腿,露出干瘦、有些变形且略显肿胀的膝关节。
“行!那就……试试!小伙子,你可轻点!”她像是下了莫大的决心,眼睛一闭,把头扭到一边,双手紧紧抓住了椅子扶手,指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
王婶和楚瑶都紧张地看着。
林辰神色不变,示意楚瑶协助张大妈在治疗床上躺好,充分暴露膝部穴位。他先用酒精棉球在穴位处消毒,动作轻柔而精准。
“大妈,放松。”林辰话音未落,手指如电,银针已然刺入膝眼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岐黄下山觅亲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岐黄下山觅亲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