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建成在东宫与裴寂虚与委蛇、与魏征剖心置腹的同一片天空下,长安城另一端的秦王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府邸深处,戒备森严。
这里正在进行着被朝野私下称为“天策小朝会”的聚集。
其阵容之盛,人才之济济,比起太极殿的常朝也丝毫不遑多让,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一种锐意进取的勃勃生机。
秦王李世民端坐于主位之上,他并未穿着亲王常服,而是一身便于行动的圆领袍,腰束玉带,面容沉静,目光如炬,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度。与李建成眉宇间偶尔流露的疲惫和挣扎不同,他的神情是内敛的自信与掌控全局的从容。
其下,文臣谋士济济一堂:
“房谋杜断”的房玄龄与杜如晦,一个目光深邃,似能洞悉人心,一个沉静寡言,却总能切中要害;
阴人长孙无忌,面容儒雅,眼神中却闪烁着精于算计的光芒;
前朝贵胄、如今深得信任的萧瑀;
博学鸿儒、负责秦王经籍礼仪的孔颖达;
还有沉稳持重的高士廉……
武将序列更是煞气凛然:
虽程咬金、尉迟敬德这等顶尖猛将领兵在外,但堂内依旧有抱病在身却威名赫赫的秦琼;
有骁勇善战、心思缜密的侯君集;
有以稳重着称的张亮、牛进达等一众悍将。
甚至宗亲之中,亦有能征善战、颇具威望的李道宗、李孝恭,以及身份特殊的驸马都尉柴绍等人赫然在列。
这哪里像是一个亲王的府邸聚会?
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效率极高的影子内阁,一个围绕着李世民运转的、充满活力与向心力的权力核心!
李建成消失的这六年,固然朝堂上在裴寂等人的带领下,于朝堂规章、程序层面与李世民一派争权夺势,甚至在某些领域占据了上风。但他们争夺的,更多是“名分”和“常规权力”。
而李世民,却在这六年里,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势头,夯实了另一套体系。
他通过一场接一场的辉煌胜利,将大唐最精锐的军队、最悍勇的将领、最富远见的谋士,牢牢地凝聚在自己身边。
他构建的,是基于赫赫战功、个人魅力以及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权力”。这种权力,根植于疆场,渗透于军队,影响力直达地方,远非裴寂等人在朝堂上的“严防死守”所能完全遏制。
裴寂他们或许能暂时挡住李世民在朝堂上的某些提议,延缓其势力的官方扩张,却无法阻止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般投向秦王府,无法阻止“秦王”这两个字在军中和民间积累起近乎神话般的威望。
更无法阻止李世民及其核心团队,在他们自己的“小朝会”上,运筹帷幄,决定着许多关乎帝国未来走向的实际策略。
东宫与秦王府的对比,在这一刻显得如此鲜明:一边是太子在疲惫地维系着法统、平衡着各方,甚至流露出对权力的厌倦;另一边则是秦王锐意进取,集团人才鼎盛,意志统一,正以无可匹敌的势头,积聚着改天换地的能量。
“二郎,我们这位太子殿下,究竟是意欲何为?”
能在秦王府中这样称呼李世民的,自然是他的大舅哥,素有着老阴人之称的长孙无忌。
可就如今看来,这位而立之年的长孙无忌显然还算不得老,至于阴嘛……
长孙无忌那一声带着亲昵与试探的“二郎”,在气氛凝重的厅堂内显得格外清晰。他目光锐利地看向主位上的李世民,眉头微蹙,显然李建成回朝后的一系列举动,尤其是今日朝堂上与裴寂那一唱一和,让他感到了不同寻常的压力和一丝……困惑。
李世民闻言,并未立刻回答,只是指尖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心腹,最后落在长孙无忌身上,示意他继续说。
侯君集按捺不住,他性格急躁,面容本就带着几分阴鸷,此刻更是语气森然:
“殿下,依我看,太子怕是有意与裴寂老狗结盟,共同抵抗我天策府!今日朝堂之上,他们一唱一和,阻挠出兵,分明就是要压制殿下您的军功,巩固他东宫那摇摇欲坠的地位!太子离朝六年,如今回来,除了抱紧裴寂这等老朽的大腿,他还能有何作为?”
他这话说得直接,也代表了在场不少武将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李建成离开权力中心太久,根基已失,如今只能依靠裴寂这等旧臣来勉强支撑局面,行为目的清晰可见——就是为了对抗如日中天的天策府。
然而,坐在文臣首位的房玄龄却微微摇头,他性格更为沉稳多思,缓缓开口道:“君集所言,是其一。但太子此番归来,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
他看向李世民:“殿下,臣观太子今日在朝堂之上,虽与裴寂呼应,但言谈举止间,少了几分以往的急切与浮躁,多了几分……沉静,甚至可说是从容。他若只想固守东宫,结盟裴寂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臣总觉得,其背后或有更深图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