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既然将这件事交给我……”
李建成挺直了腰板,脸上那点无奈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混不吝的笃定:“那这檄文,就由我来写!”
他写?!
帐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四位老先生仿佛集体被施了定身法,眼睛瞪得如同铜铃,脸上的皱纹都似乎被惊得熨平了几分。
他们听到了什么?
这位开口“他娘的”,闭口“老子”,训斥将领如同训孙子的太子殿下,要执笔撰写告祭天地、光耀千古的封禅檄文?
这……这简直比听到颉利要皈依孔教还让人难以置信!
李世民更是眼前一黑,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他脑海中已经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那可怕的画面:祭天檄文的开头赫然写着——“娘的,这天可真蓝!” 或者中间来一句——“颉利那老小子不服,老子就揍得他服!” 结尾再补上——“总之一句话,跟着大唐混,有肉吃!”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这篇“雄文”被朗声诵读于金山之巅时,孔颖达、李纲等五位老先生不是激动得老泪纵横,而是气得浑身发抖,然后手拉着手,毫不犹豫地、整整齐齐地挂在最近的一排歪脖子树上,以死明志,向苍天控诉这斯文扫地的行径!
“大……大哥!”
李世民的声音都变了调,带着哭腔:“三思!慎重啊!此事关乎……关乎文脉体统,关乎……”
李纲也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痛心疾首地劝道:“殿下!殿下三思!此文需昭告天地,垂范后世,非是儿戏啊!殿下军功盖世,然文事……或可交由……”
“交由谁?”
李建成打断了李纲的话,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交给你们其中任何一位,另外三位心里能痛快?到时候还不是吵得不可开交,耽误了正事?”
他走到四位老先生面前,目光坦然:
“我知道诸位先生担心什么。无非是觉得我李建成是个粗人,写不出你们想要的锦绣文章。”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
“但诸位先生有没有想过,我们要告祭的是谁?是天地!要宣读给谁听?是这草原上的万千牧民,是我大唐的将士,是四方诸国!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声音铿锵:
“是让人听懂!是让人信服!是能点燃热血,凝聚人心!而不是掉书袋,堆砌辞藻,搞那些除了你们自己谁都看不明白的微言大义!”
“我李建成是不会拽文,但我懂道理,懂人心,懂怎么把复杂的事说简单!”
他指着帐外:“我可以写我们为何而来——不是因为贪图他们的牛羊草场,而是因为颉利屡犯我边关,杀我百姓,我们不得不战!可以写我们如何取胜——是靠将士用命,是靠上天庇佑,更是靠我们手中的道理和力量!可以写我们将来要做什么——是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有饭吃,有衣穿,孩子能读书,老人有所养!”
李建成的眼睛亮得惊人:“这样的檄文,或许不够雅致,但一定够真实,够有力,够痛快!这难道不比一篇华而不实、佶屈聱牙的文章,更能打动天地,更能让草原上的汉子们听进去吗?”
四位老先生怔住了。他们准备了一肚子关于义理、文采、典故的大道理,却被李建成这番关于“传播效果”和“受众分析”的朴实言论,怼得哑口无言。
是啊,祭文最终是要念给人听的。如果连听的人都云里雾里,那祭告天地的意义何在?
李世民也愣住了,他忽然觉得,大哥这番话,虽然糙,但理不糙。
李建成看着神色变幻不定的四位老先生,最后使出了杀手锏:
“当然,我写出来的初稿,肯定粗糙。所以,还得请四位先生帮我润色,把关!确保义理不错,规矩不乱。但这骨子里的气魄和道理,得是我李建成的!咱们这叫——我搭台子,诸位先生帮我挂上最漂亮的灯笼!最后的荣耀,还是咱们大家的!”
润色!把关!
这个词,巧妙地给了四位老先生一个台阶,一个既能参与其中、发挥所长,又能避免“斯文扫地”的体面角色。
四人再次交换眼神,心中的抗拒已然大减。太子亲自撰文,他们负责润色加持,这似乎……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
或许真能产生奇效?
李纲深吸一口气,终于缓缓点头,语气复杂:“若殿下执意如此……老臣等,愿为殿下……斟酌字句。”
另外三人也勉强表示了同意。
“好!”
李建成一拍大腿(李世民腿上一疼)!
“那就这么定了!等我写好了第一稿,第一个拿来给四位先生斧正!”
一场危机,再次被李建成用他特有的、混合着“蛮横”与“智慧”的方式化解。
李世民看着志得意满的大哥,又看了看那四位表情如同喝了苦药般的老先生,只能揉着腿无奈地摇头苦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