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环视众人,朗声宣布:“今日过后,整个工地、矿场,全部——放假!”
“轰!”
人群顿时爆发出比刚才受表彰时更热烈、更发自内心的欢呼!
辛苦劳作大半年,谁不盼着能歇一歇,回家看看妻儿老小,围着火炉吃顿热乎的团圆饭?
“殿下英明!”
“太子千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建成笑着抬手虚压,待声浪稍平,才继续说道:“等过完年,初五之后,正式复工复产!”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大家都理解地点着头。
“但是——”
李建成话锋一转,让所有人的心又跟着提了起来。
“每个地方,也都需要有人值守。工地的材料、矿场的设施,总不能摆在那儿没人管。所以……”
他故意顿了顿,吊足了胃口,才抛出最后一个重磅消息:
“想回家的,收拾收拾,明日就能回去,与家人团聚!想留下来值班的,放假期间,工分——按五倍计算!”
五倍工分!
刚刚平息下去的声浪再次轰然炸响,这次夹杂着更多的震惊和狂喜!
回家团聚是情感需求,而五倍工分,则是难以抗拒的现实诱惑!
这意味着,值守短短十来天,可能就能赚到平时一两个月的工分!
几乎是瞬间,许多人心中就开始天人交战。
是回家歇几天享受天伦之乐,还是留下来,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狠狠赚上一笔“巨款”,让家人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宽裕?
“我!殿下,我报名值守矿场!”
“我也报名!工地那边我熟!”
“算我一个!”
短暂的权衡后,不少家境相对困难、或者离家较远的青壮年立刻做出了选择,争先恐后地喊出声来。
也有更多人心中暗下决定,回去就和家人商量,或许轮流值守,既能兼顾家庭,也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李建成看着台下再次沸腾的景象,笑容更盛。他完美地运用了奖励和激励的杠杆,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热情,连假期值守这个人性化的管理难题,也用一个“五倍工分”轻松化解,确保了重要设施的安全,也给了不同需求的人以选择的空间。
“好!具体值守报名事宜,稍后由各管事负责登记!现在——散会!预祝诸位,过个好年!”
过个……好年?
要知道在大唐到来的草原是没有过年这一说的,大冬天的能冻死人,说不定今天还活着的人明天就没了……过年,过什么年?!
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家家户户那烧着煤饼的炉子,正散发着实实在在的热量。
以往一个冬天要冻死多少老弱?
今年,几乎没有。
那黑乎乎的东西,比牛粪耐烧,比木柴暖和,是实实在在的,活命的温度。
以前,精细的布匹、雪白的盐巴、锋利的铁器、金黄的米面,那是头人和大商队才能享用的东西,与他们这些普通牧民如同云泥。
可现在,只要去工地上工,去矿场出力,或者像胡覃他们那样立了功,这些东西,就能用挣来的工分换到,真真切切地摆进自家的帐篷里。
大唐来了,没抢他们的牛羊,没占他们的草场,反而给了他们活路,一条比以前更好、更有奔头的活路。
他们用双手干活,就能换来温暖和富足,这比任何头人的许诺都来得实在。
所以,当太子殿下带着他们,像模像样地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顺遂时,尽管很多人不明白那神只的来历,却也带着几分新奇和敬畏跟着做了。
因为这是“大唐”的规矩,是给了他们好日子的“上面”的规矩。
那场能轰动草原的表彰大会,更是将“功劳必有厚报”的信念,砸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现在,又来了“放假过年”。
回家团聚,是天性,是刻在骨子里的渴望。而五倍工分,则是大唐给予的,无法拒绝的实惠选择。
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种全新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
今天李建成带着他们所做的祭灶、表彰、放假、都是让这些草原牧民加深对“年”的认同。
“节日认同也是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当李建成对孔颖达说出这句话时,这位以传承儒家文化为己任的学者,眼中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民俗移植,而是一条比刀剑弓马更强大、更持久的融合之路。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他们的影响下,若干年后的草原:
端午时节,母亲会给孩子手腕系上五色彩绳,帐篷门口或许会插上艾草,锅里煮着从汉人邻居那里学来的粽子,虽然馅料可能变成了风干的羊肉糜。
中秋之夜,圆月之下,一家人会围坐在温暖的帐篷里,分食着商会运来的、或者是自家用工分换的月饼,喝着马奶酒,谈论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尽管他们可能更相信那是某个迷路的草原仙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