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春节,将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盛典。
他们会学着扫尘、贴红(也许是适应帐篷的样式)、准备丰盛的年货,在除夕夜守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他们会互相拜年,说着“新年好”、“吉祥如意”的唐话。
一代,两代,三代……
当他们的孩子从小听着唐话的故事,写着唐字的课本,过着大唐的节日,遵循着大唐的规矩和价值体系时……
除了深邃的眼眸和高挺的鼻梁,他们与关内的汉民,在文化内核上,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没有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位大唐最顶尖的执棋者,一个用跳脱飞扬的奇招打开局面,一个用沉稳厚重的正招巩固根基。
他们一个撒币,一个立信;一个破旧,一个立新。
他们不仅仅是在推动草原的工业化,更是在进行一场宏大而精妙的文化重塑。
让草原的骁勇,融入大唐的秩序。
让游牧的豪迈,接受农耕文明的浸润与安定。
这,才是真正的“混一戎夏,天下一家”。
年终大会散了,但一个全新的、属于大唐的草原年,才刚刚开始。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绝望的寒意,而是煤炉的温暖、食物的香气,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所带来的更加浓烈的年味。
等到草原人都离开之后,整个大帐中就只剩下支撑着整个草原运转的“唐官”。
比起先前热闹的景象,现在的大帐则是变得肃静了不少,空气中还残留着人群散去的余温,以及一种计划顺利推行后的、微妙的疲惫与满足。
气氛变得更加庄重,仿佛这些核心人物正准备进行一场关乎战略的复盘。
然而,这庄重的气氛连三息都没维持住。
“仁贵……仁贵!饭整好了没?快他娘饿死了都!”
李建成毫无形象地伸了个懒腰,把刚才那份“太子威仪”揉碎了扔在地上,冲着帐后就是一嗓子大喝,活像个在田里干了一天活、回家催饭的庄户把式。
帐内几位文臣,如孔颖达、房玄龄、杜如晦,闻言都不禁莞尔,微微摇头。
连一向沉稳的李世民,嘴角也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对自己这位兄长偶尔的“率性”早已习惯。
被点名的“薛厨师长”——薛仁贵,几乎是小跑着掀帘进来。
这位未来的名将此刻脸上还真带着点灶火气,有些无奈地拱手:“殿下,都准备好了,那……大家移步?”
“那他娘的还等啥?走,干饭去!”
李建成大手一挥,仿佛刚才挥斥方遒、宣布放假的不是他本人。
太子殿下带头,一伙子大唐草原的顶级核心班子,立刻从运筹帷幄的决策者模式,无缝切换成了“干饭人”模式,浩浩荡荡地朝着旁边充作饭厅的营帐涌去。
一进营帐,一股更加浓郁、粗犷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没有精致的席面,中间是几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大锅,一锅是炖得烂熟的羊肉,奶白的汤翻滚着;另一锅是杂粮米饭;周围案几上则摆满了烤馕、酱料和大盆的腌菜。
这就是典型的军中和野外办事的伙食,扎实、管饱、热量足。
“嚯!这羊肉炖得香!”
程咬金抽了抽鼻子,眼睛放光,都不用招呼,自己就凑到锅边,拿起长勺先给自己捞了满满一大碗肉,汤汁淋漓也毫不在意。
李建成也毫不客气,找了个位置坐下,抄起筷子:
“都别愣着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忙活一天,祭灶是给灶王爷看的,这顿饭才是咱自己的!”
此言一出,气氛彻底放松下来。
文武官员们纷纷围坐过来,自己动手盛饭舀汤。
一时间,营帐里尽是碗筷碰撞声和满足的咀嚼声。
李世民吃得相对文雅,但速度也不慢。
他夹起一块羊肉,对身旁的房玄龄低声道:“玄龄,今日效果,比预期如何?”
房玄龄咽下口中的食物,沉吟道:“殿下,效果极佳。重赏之下,典范已立。尤其是那‘五倍工分’,看似支出巨大,实则一举多得,既安了人心,又保证了要害之地不休,太子殿下此策,妙极。”
另一边,杜如晦也点头附和:“不错。更重要的是,此番‘表彰’与‘放假’结合,软硬兼施,让草原诸部看到了我大唐的‘信’与‘惠’。接下来推行各项政令,阻力会小很多。”
李建成听着他们的讨论,一边大口吃着羊肉,含糊不清地插话:“光给好处不行,还得让他们习惯我们的规矩,过我们的节,吃我们……呃,或者说,一起吃肉吃饭!你看,现在这样多好!”
他指了指眼前这群毫无形象、大快朵颐的部下,又指了指锅里的肉和馕:“文化认同,有时候就是从一口吃的开始的。”
孔颖达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觉得太子这话虽然糙,但理却不糙。
众人吃了一顿饱饭,又美美地休息了一下午。到了晚上,李建成果然又把大家都集结在了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