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废墟上,北陵诗坛的断柱影子很长。天边还有残阳,朝霞已经升起。一半是昨夜血战留下的黑灰和死寂,一半是清晨阳光带来的温暖和希望。风从倒塌的墙中间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像雪一样飘着,又落下来。
刘斌站在最高处,这里是以前供奉“文心鼎”的主台,现在只剩一块歪斜的石头。他怀里抱着张红的身体,一动不动。她的头靠在他肩膀上,头发贴着他脖子,已经没有呼吸了。但她脸上带着一点笑,像是梦见了什么开心的事。那笑容很轻,却压得刘斌喘不过气,连眨眼都不敢用力。
风吹过墨莲园。这里曾是北陵最安静的地方,种着历代守诗人用心血养大的灵植。现在只剩下几株烧焦的残根,立在土边。花瓣微微晃动,在阳光下闪出蓝光,像眼泪凝住了一样。
刘斌三天没睡觉。
那一晚,敌人七个邪诗使联手破阵,发动“噬魂吟”,想把整个北陵变成咒狱。关键时刻,张红用自己的命做引子,启动禁术“字烬燃命”。她用生命点燃最后一道封印火,让九根断柱重新震动,才逆转局势。
她不是第一个为这个牺牲的人。但她是第一个……死在他怀里的。
刘斌低头看她最后一眼,手指轻轻擦过她眉心。那里有一道小疤,是他三年前替她挡飞石时留下的。那时他们在南境查古碑,遇到伏击,她摔进石头堆里,满脸是血,还在笑:“你这人啊,写诗慢吞吞,打架倒挺快。”
现在,她再也不会笑了。
他慢慢把她放下,动作很轻,怕吵醒她。地面冷,他脱下旧袍垫在她身下,又把紫竹笔放在她胸前——那是她一直羡慕他有的东西。“等来世。”他说,“我教你执笔。”
他拿起玉盒,乌木做的,四角有青铜兽头,是北陵传下来的“诗骨匣”。他把盒子放到断柱顶上,打开盖子。里面放着一颗透明的墨核,是张红一生诗力的结晶,也是她留给这片土地最后的东西。
三支墨香点起来,青烟笔直上升,不歪不偏。香味苦中带甜,周围的枯墨莲叶子竟然微微展开了一些。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发黄的纸,边角磨损,折痕很深。这是三年前一个春天的夜里,他们坐在竹楼外廊一起写的《春夜别》。那时还没打仗,人心还安宁。他们谈诗,说到动情就合写一首:
春风不解语,吹梦落天涯。
灯下双影瘦,杯中月影斜。
别时无誓约,何必问归期?
若有重逢日,同书万古辞。
字迹混在一起,一半是他刚劲的行楷,一半是她秀气的小篆。现在再看,每一句都像预言。
火苗烧到纸角,红色的火焰吞掉墨字。字一点点变黑、卷曲、化成灰,随风飞走。刘斌看着火,直到最后一片纸变成灰,才闭上眼。
“她用命换来了黎明。”他开口,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到了,“如果我们不敢迎接这光,才是真的对不起她。”
没人说话。
有人低头握拳,指节发白;有人悄悄擦眼泪;有人跪下,对着断柱磕头。他们都刚活下来,身上包着绷带,伤口渗血,心里更痛。亲人、朋友、师父……一夜之间,太多名字成了墓碑。
但现在,刘斌站出来了。
紫竹笔挂在腰上,是北陵诗卫统帅的象征,也是唯一能调和正邪诗力的神器。他的衣服破了几处,左肩刀伤很深,已经缝好,血迹斑斑。他瘦了很多,脸凹下去,眼睛却比以前更亮,像铁烧过一样,只剩决心。
“从今天起,成立诗魂淬炼营。”他说,语气平静但不容反驳,“九根断柱划九区。我要让每个活着的人,都配得上这场胜利。”
话刚说完,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阵法启动。接着地面微震,九根断柱同时泛起金纹,互相呼应,形成一个大圈。这是北陵老阵“九枢连星”的残力,只有真正懂诗心的人才能唤醒。
大家愣住了。
这不是随便起个名字,而是在宣布:旧秩序没了,新火种已燃。
训练场很快搭好。第一区在东边坡上,练“凝神定志”,要求人在吵闹中保持冷静,哪怕打雷也不能分心。第二区在中间空地,主练“具现化”——把诗句变成力量,可以是盾,也可以是刀,成败看心意纯不纯。第三区原来是演武台,现在改成“抗压模拟区”,有幻境机关,能模拟战场、围攻、同伴死亡,考验人在危险时不慌。
第四到第八区按诗体分:第四区练长调镇魂,第五区练短句爆发,第六区练多人合作,第七区试召唤异象,第八区读古书秘典。第九区单独放在西北角,靠近埋《归墟志》的地宫入口,这里灵气乱,常有波动,定为“高阶融合实验区”。
刘斌亲自示范,在第三区踩碎石布阵。他脱掉外衣,露出一身新伤旧疤,一步步走进满是尖石的场地。脚下石头裂开的声音不断响起,但他走得稳,嘴里念一句《破阵子》:
“铁马冰河入梦来,孤城十面鼓声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魂封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诗魂封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