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郓城的街巷就飘起了淡淡的炊烟,卖早点的铺子刚掀开蒸笼,白蒙蒙的热气裹着面香,飘得满街都是。
宋江换了身干净的青布长衫,怀里揣着县太爷批过的文书,脚步轻快地往县衙走。路过巷口的茶摊时,朱仝正靠在柱子上等着,见他来,赶紧迎上来:“公明兄,文书都带好了?”
“带好了。”宋江拍了拍怀里,指尖能摸到文书的褶皱,“县太爷那边应该快上值了吧?”
“快了,刚看见衙役往里走。”朱仝往县衙方向指了指,又递过来个油纸包,“刚买的肉包子,你垫垫肚子,领完差还得赶路。”
宋江接过包子,咬了一口,油香混着肉汁,填了些空腹的慌:“谢了,等我从济州回来,请你和雷横喝酒。”
两人说着话,刚到县衙门口,就见时文彬的轿子从巷口过来,轿夫脚步轻快,轿帘掀着一角,能看见时文彬靠在里面打盹。
“县太爷来了。”朱仝赶紧拉了宋江一把,两人往旁边退了退,等轿子到了跟前,齐声喊“参见县太爷”。
时文彬睁开眼,看见是他俩,摆了摆手:“免了,是宋江要去济州送账簿吧?”
“正是。”宋江上前一步,把怀里的文书递过去,“文书还请县太爷过目,若是没问题,晚辈就尽早动身,免得耽误了核验时辰。”
时文彬接过文书,扫了两眼,又瞥了眼上面的红印,没多问——前几天收了宋江的银子,心里早就记着这事,只挥了挥手:“没问题,准差。路上小心些,早去早回。”
“谢县太爷。”宋江接过文书,小心折好揣回怀里,又拱了拱手,“晚辈定不负所托。”
看着时文彬的轿子进了县衙,朱仝才松了口气:“妥了,赶紧去集合弟兄们,别耽误了出城。”
宋江点头,两人往巷尾走——李四、张猛、李二、王三早就推着小推车在那儿等着了。小推车盖着块粗布,下面藏着几柄短刀和那包生辰纲银锭,还有些干粮和水囊,看着就像普通的杂物。
“押司,都准备好了!”李四见他来,赶紧站直了身子,小推车被他擦得干干净净,连车轮上的泥都刮掉了。
张猛攥着腰里的短刀,眼神亮得很:“押司,咱们这就走?我早就盼着离开郓城,去梁山干大事了!”
“急什么。”宋江拍了拍小推车的布,“先去城门,别引人注目。”
几人推着车,顺着街巷往东门走。路上遇到早起的百姓,有的打招呼,宋江只笑着应两声,不多搭话——怕言多必失,万一被问起去干啥,反倒麻烦。
到东门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些,守城的士兵正拿着长枪拦车检查,每个出城的车都要掀开布看两眼,尤其是拉着包袱、箱子的,查得更严。
“宋押司?”一个瘦高的士兵见他们过来,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拦在车前面,“按规矩,得查下车里的东西。”
李四刚想说话,被宋江用眼色拦住。宋江没动,只是笑着看向不远处的岗亭——雷横穿着都头的制服,正靠在那儿跟人说话,听见动静,赶紧走了过来。
“查什么查?”雷横快步过来,拍了拍那士兵的肩,语气带着点不耐烦,“这是县太爷亲自派的差,送赋税账簿去济州核验的,耽误了时辰,你我都担不起!”
士兵愣了愣,手里的长枪顿了顿:“可是都头,上面说最近要严查,尤其是带文书、账簿的,怕有假……”
“假什么假?”雷横瞪了他一眼,声音拔高了些,故意让周围的人听见,“宋押司在县衙当差这么多年,还能做假文书?出了事我负责,赶紧放行!”
周围几个早起的百姓也凑过来看热闹,有认识宋江的,还帮着说:“宋押司是实诚人,哪能做假?赶紧让人家走,别耽误事。”
士兵被雷横的气势压着,又听百姓帮腔,犹豫了一下,还是往后退了退:“那、那好吧,放行。”
雷横对着宋江使了个眼色,又凑到他耳边小声说:“路上小心,我已经跟前面的哨卡打了招呼,说是县太爷的差事,不会再拦你们。”
“谢了。”宋江压低声音,“等我回来,咱们再好好喝一杯。”
雷横笑着摆手:“赶紧走吧,别让人家等急了。”
李四推着小推车,慢慢往城外走,车轮压过城门的石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在安静的早晨格外清晰。张猛、李二、王三跟在车后,眼神警惕地看着周围,生怕还有人拦着。
出了城门,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开阔起来——城外的土路延伸向远方,两旁是刚种上麦的田地,露着青青的苗,远处的树林蒙着层薄雾,看着格外清净。
宋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郓城的城墙。青砖砌的墙在晨光里泛着冷色,城楼上的旗子还没升起来,安静得像沉睡着。
他深吸了口气,转身对身后四人说:“从今天起,郓城只是过去,咱们的路在梁山。”
李四放下小推车,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押司说得对!往后咱们就跟着您,在梁山干大事,再也不用看县衙的脸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请大家收藏:(m.2yq.org)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