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星接过设计稿,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画着个圆形抱枕,中间是简化的苏州园林月洞门,周围用淡紫色线绣着紫藤花穗,和工作室院角的紫藤竟有几分相似。“这个设计很有灵气,月洞门的弧度很流畅,紫藤花的针法也选得合适,用平针绣就能出效果,量产起来也方便。”她抬头看向李教授,“咱们之前说的‘苏绣+文创’合作,能不能把家居品类也加进去?这些设计如果能落地,说不定能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
李教授笑着点头:“我正想跟你们说这事!现在学生们对家居设计热情很高,还有人提出要做‘可定制绣品’,比如在枕套上绣客户的名字缩写,或者家乡的地标图案。”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下周学生们会把修改后的方案交上来,到时候咱们一起筛选,选出几个优秀的,先做样品试试水。”
论坛开始后,“素居”创始人林薇的分享很快抓住了众人的注意力。她站在台上,身后的屏幕上放着品牌从服装到家居的转型历程——最初只是把衬衫面料做成了餐布,没想到客户反馈极好,后来慢慢拓展到床品、靠垫,甚至是窗帘。“很多人问我,跨界家居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延续性’。”林薇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延续服装的设计语言、面料质感,甚至是品牌的温度。消费者买你的服装,是认可这份质感,那当他们在沙发上看到同款面料的靠垫,在餐桌上看到同款纹样的餐布时,自然会产生亲切感。”
苏晚星听得认真,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延续设计语言、面料统一、情感共鸣”。她抬头看向顾砚深,发现他也在点头,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认可——这和他们想做“苏绣家居”的初衷不谋而合,不是凭空开辟新领域,而是把服装上的细腻与温度,延伸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林薇接着展示“素居”的产品案例:“我们有一款亚麻衬衫卖了三年,后来把同款面料做成床品,老客户复购率高达60%。还有这款扎染连衣裙,我们简化了扎染图案,印在窗帘上,年轻人很喜欢,甚至有人买了窗帘再回来买裙子,说要‘全屋搭成套’。”
沈玥在一旁小声说:“咱们的‘松枝纹’衬衫销量也很好,如果做成床品,说不定也能有这样的效果。而且咱们还有苏绣这个特色,比普通印花更有辨识度。”
“你说得对。”苏晚星点头,“不过苏绣工艺更复杂,得找到量产和精致的平衡点。”她想起张阿姨试绣的简化版“缠枝莲”,心里又多了几分底气。
论坛结束后,不少人围着林薇交流,顾砚深也带着苏晚星走了过去。“林总,您好,我是‘星砚’的顾砚深,今天听了您的分享,收获很大。”他递上名片,“我们主要做苏绣服装,现在想拓展家居品类,想向您请教下,初期怎么控制成本?”
林薇接过名片,笑着说:“‘星砚’的苏绣我知道,很精致。初期做家居,别贪多,先选2-3个核心品类,用服装线的现有面料和纹样,这样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又能快速让客户接受。比如你们的苏绣纹样,可以先从小件的靠垫、茶席做起,投入小,试错成本也低。”
苏晚星补充道:“我们担心苏绣工艺效率低,影响量产,您有什么建议吗?”
“可以做‘半绣半印’的尝试。”林薇说,“比如主体图案用印花,关键细节用苏绣点缀,既保留工艺特色,又能提高效率。我们之前也试过在印花裙上绣小面积刺绣,效果很好,成本也可控。”
这个建议让苏晚星眼前一亮:“这个方法好!咱们可以把‘缠枝莲’的藤蔓用印花,花蕊用打籽绣,这样既显精致,又不会太费时间。”
从论坛厅出来,已近正午,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地上,暖得让人心里发甜。几人找了家茶馆坐下,刚点完茶,陈宇就拿出手机,点开和面料厂的聊天记录:“面料厂说那批亚麻布下周就能送样,另外,他们还能提供竹纤维和真丝混纺的面料,问咱们要不要一起试试。”
“竹纤维适合做床品,真丝混纺适合做枕套和靠垫,都可以试试。”顾砚深说,“你跟他们说,先各寄50米样布,让王姐她们测试针法和洗涤后的稳定性。”
沈玥拿出之前整理的纹样清单,铺在桌上:“咱们可以先确定三个品类:靠垫、茶席、床品四件套。靠垫用‘松枝纹’,茶席用‘缠枝莲’,床品用简化版的‘水墨牡丹’,都是咱们服装线的经典纹样,客户接受度高。”
苏晚星看着清单,忽然想起工作室院角的紫藤花:“咱们还可以加一款紫藤花的小抱枕,用平针绣,颜色选淡紫色,年轻人应该会喜欢。上次李教授学生的设计稿里,不也有紫藤花吗?正好能联动。”
“这个主意好。”顾砚深点头,“把学生设计和咱们的经典纹样结合,既有新意,又能支持年轻人的创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璀璨星河唯你是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璀璨星河唯你是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