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刘总这时笑着说:“要是你们的紫藤花抱枕做出来,我再做一批淡紫色釉的小茶盏,咱们一起搞个‘紫藤系列’联名,肯定受欢迎。”
几人越聊越起劲,从品类选择到工艺细节,从成本控制到销售渠道,每一个问题都讨论得格外细致。茶馆外的桂花香飘进来,混着茶水的清香,让人心里格外踏实——之前萦绕在心头的“跨界迷茫”,此刻已经变成了清晰的路径,像是在浓雾里找到了方向,每一步都走得有底气。
下午,陈宇陪着顾砚深去见面料厂的负责人,敲定样布寄送的细节;苏晚星则带着沈玥去逛家居展区,收集不同品牌的产品样本,从面料厚度到纹样排版,都一一记录下来。沈玥在一家展台前停下,指着一套刺绣床品说:“晚星姐,你看这个,他们在床品的边角绣了小图案,既不繁琐,又有设计感,咱们的‘水墨牡丹’也可以这么做,在被套的角落绣一小朵,既省工,又好看。”
苏晚星凑近看,果然,淡灰色的被套上,右下角绣着一朵小小的玉兰花,针脚细腻,却不抢眼,正好点缀了整体的素雅。“这个细节做得好,咱们可以借鉴。”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回去跟王姐商量下,把‘水墨牡丹’也改成边角绣,这样既能保留苏绣特色,又能提高量产效率。”
逛到傍晚,两人准备离开时,沈玥忽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给张阿姨发消息:“张阿姨,咱们试绣的‘缠枝莲’茶席,能不能在边缘加一圈细银线?这样跟刘总的青瓷茶盏更搭。”
没过多久,张阿姨就回复了:“没问题,我让小周她们今晚就改,明天你们回来就能看。”
苏晚星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满是暖意。从顾砚深的战略统筹,到陈宇的供应链对接,从沈玥的细节执行,到王姐、张阿姨的工艺落地,再到李教授、刘总的跨界支持,每个人都在为“苏绣家居”这件事努力,像是无数根丝线,慢慢织成一张紧密的网,把这件事一点点推向成熟。
回去的路上,苏晚星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路边的商店亮着暖黄的灯,橱窗里摆着温馨的家居陈设。她忽然想起,去年带三件苏绣样品去米兰时,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起,把苏绣从服装延伸到家居,从苏州带到更远的地方。
顾砚深看她出神,轻声问:“在想什么?”
“在想,咱们的‘松枝纹’床品,铺在这样的卧室里,应该会很好看。”苏晚星笑着说,“还有紫藤花抱枕,放在沙发上,看着就很舒服。”
顾砚深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会的。咱们一步一步来,先做好样品,再收集客户反馈,慢慢调整。总有一天,会有更多人在自己家里,摸到咱们苏绣的细腻,感受到这份温度。”
车驶近平江路时,暮色已经降临,青石板路上的桂花香气更浓了。工作室的灯还亮着,王姐和张阿姨应该还在等着他们看试绣的样品;陈宇的微信消息还在不断发来,是面料厂确认的样布寄送时间;沈玥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明天要对接的事项——联系李教授筛选学生设计稿、整理展区收集的产品样本、跟工坊确认针法细节。
这一天的行业交流会,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星砚”跨界家居的大门。而门后,不是未知的迷茫,而是无数个具体而温暖的期待:是纽约客户收到苏绣茶盏时的惊喜,是年轻人抱着紫藤花抱枕时的笑意,是绣娘们看着自己的手艺铺进千万家庭时的骄傲,也是顾砚深和苏晚星,看着“苏绣”这两个字,从服装的标签,慢慢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的满足。
车停在工作室门口,苏晚星推开车门,就看见张阿姨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亚麻茶席——上面绣着简化版的“缠枝莲”,花蕊用打籽绣,藤蔓用虚实针,边缘还加了圈细银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晚星,你看这样行不行?”张阿姨笑着递过来,“我跟小周她们商量了,这样绣既好看,又快,一天能做十几个。”
苏晚星接过茶席,指尖拂过针脚,细腻而平整,心里瞬间被填满了。她抬头看向顾砚深,又看向沈玥和陈宇,几人眼里都闪着光——这就是他们想做的“苏绣家居”,有苏绣的精致,有家居的温暖,更有团队一起努力的默契与底气。
夜色渐浓,工作室的灯还亮着,茶席上的“缠枝莲”在灯光下静静绽放。窗外的桂花还在落,一片一片落在窗台上,像是为这场“行业新思”的开端,添上了温柔的注脚。而属于“星砚”的家居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页,往后的每一笔,都将用苏绣的丝缕,织进家的温度里,织进更远的时光里。
喜欢璀璨星河唯你是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璀璨星河唯你是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