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易中海夫妇正式收养贾东旭三女儿小槐花的事儿,像一阵风似的,没多大功夫就传遍了四合院的每个角落。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自然成了各家饭桌上绕不开的热议话题。
前院西厢房,李成钢一家也正围坐在那张掉了点漆面的小方桌旁吃午饭。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冒着热气,一小碟淋了点香油的咸菜丝摆在中间。阳光穿过糊着旧报纸的玻璃窗,斜斜地照亮了碗里油亮的汤汁和飘着的葱花。
李建国老爷子扒拉了一大口裹着酱汁的面条,满足地吸溜进嘴,又咂摸了半天滋味,才放下筷子,端起旁边的搪瓷缸子喝了口茉莉花茶末泡的“高末”,语气里带着点固有的固执和不以为然:“这小槐花,唉……才多大点娃娃?十六七岁吧?这就为了个城镇户口,亲妈秦淮茹、哥哥棒梗、姐姐小当,说不要就不要了?虽说贾家日子是难点儿,可这……总归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啊!往后她长大了,心里能安生?”
王秀兰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夹起自己碗里一块最大的鸡蛋,颤巍巍地放进埋头扒饭的孙子李思源碗里,闻言叹了口气,用围裙角擦了擦手,看法却不太一样:“老李,你这榆木疙瘩!光嘴上说血脉亲情顶啥用?你是没在乡下实实在在待过,不知道那土里刨食的苦哇!小槐花那丫头,眼瞅着就到说人家的年纪了,留在贾家,能有啥出路?”她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带着过来人的沉重,“顶多像她妈秦淮茹以前那样,找个刷盘子扫地的临时工,挣那几个钱还不够家里嚼裹的!……再不然,就是早早嫁个乡下汉子,一辈子围着锅台转、土坷垃里刨食!易中海两口子没孩子,又是正经工人,跟着他们,那就是城里户口!将来上学、工作、找对象,那路子就宽多了。当爹妈的……有时候心也得狠点,得咬着牙给孩子奔个长远!”她这话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理解。
大人们争论着,坐在角落安静吃饭的李思源,突然抬起头,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困惑和不解,插了一句:“爷,奶,爸,妈……城镇户口……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那时候还担心要是没读到高中,不也都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去了?我看比我年纪大人在农村干农活,也没啥特别的好处啊?不都一样?”他放下筷子,眼睛里满是迷茫。
简宁听了儿子这天真又有点“不知愁滋味”的话,忍不住也放下筷子,用筷子点了点他,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耐心解释道:“傻小子,你不懂!那都是特定时候的政策。这城镇户口啊,它金贵就金贵在它是国家给你发的‘铁饭碗’!意味着啥?意味着国家按月给你发粮票、油票、布票、工业券!有定量的口粮,饿不着!能分房子住(虽说挤了点),能给你安排工作(哪怕是扫大街),看病有公费医疗单位报销大部分,老了干不动了有退休金领!稳稳当当一辈子!”她语气加重,“农村户口呢?那就是‘泥饭碗’!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地挣工分,年底决算分口粮,好的年景还能分点钱,遇上灾荒?饿肚子都可能!白面馒头那是稀罕物,更别说啥稳定的工作和保障了。这就叫‘剪刀差’,是咱们城里和乡下之间一道又宽又深的鸿沟!”她说着,还伸出手臂比划了一下。
李成钢正哧溜吸进一大筷子面条,闻言差点呛着,赶紧咽下去,笑着用筷子隔空点了点儿子脑门,带着过来人的调侃:“你这小崽子,是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让你妈把你养得细皮嫩肉的,不知道过去的苦!没你爹我这个宝贵的城镇户口,我当年去当那三年兵,回来能给安排进区公安局?做梦去吧!你要是农村户口,别说你现在嫌弃的西红柿鸡蛋面了,能顿顿玉米面、高粱面掺野菜的杂和面窝头管饱,那就是好日子了!还挑三拣四?知足吧你!”
简宁也顺着丈夫的话头,拿起毛巾擦了擦嘴,皱着眉分析起贾家的情况:“贾家也确实难。一家六口……哦,贾张氏去世后现在是五口人,就贾东旭一个人是城镇户口有定量,秦淮茹嫁过来这么多年,户口一直在娘家农村,没转过来,正经工作一直没着落,都是打零工、糊纸盒缝衣服啥的后来在轧钢厂食堂当个杂工也一直没转正。养大三个孩子,那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以前还得伺候能吃的贾张氏,那日子过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贾张氏这才过世两年,家里能有多大起色?棒梗那孩子,这几年在街面上瞎混,蹬个板车拉点零活儿,估计也挣不了几个钱,还学了些偷鸡摸狗、好吃懒做的毛病……”说起棒梗,她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摇摇头。
李成钢对小槐花的选择,倒看得更透一些,他拿起旁边的暖水瓶给自己的茶缸续了点热水,又给老父亲续上,想起前两年区里铁厂的一桩事,便拿来举例:“为了跳出农门,那些农村娃是真没太多路走啊。前两年,咱们区里那个红光铁厂不是起了场大火吗?有两个年轻工人救火立了功,但被严重烧伤,尤其是脸……唉,算是毁了容。厂里为了安抚他们,怕他们以后找不到对象,特意向区里打报告申请,批下来两个‘农转非’的户口指标和工位,说是给他们的‘特殊照顾’,相当于厂里养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