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局长的办公室不大,窗户紧闭,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烟雾贴着天花板缓缓流动。他面前的旧办公桌上,摊开的是那份厚厚一沓的《关于筹建分局干警福利房的实名意见摸底统计表》和分析报告——这是他叫李成钢带着人整整忙活了小半个月才弄出来的“硬货”。红色的油墨表格格外醒目,清清楚楚地列着分局上下几百号人的名字,后面是醒目的“赞成”、“反对”、“弃权”三个栏目,以及李成钢归纳汇总的实名意见建议摘要。
赖局长此刻他的手指正重重敲在“反对”栏里那几个刺眼的名字上:张卫东、王建军、孙长海……指关节敲得桌面笃笃作响。
“哼……”赖局长从鼻腔里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嘴角向下撇了撇,带出一丝冰冷的讥诮。果然不出所料,跳出来唱反调的,就是这三个平日里就对他推行的各项工作明里暗里使绊子、时不时想搞点动静出来的刺头。“经费紧张”、“待遇不公”、“影响主业”……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赖局长心里门儿清:张卫东老子是市里的干部,早就弄了套好房子,这事儿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他是怕别人都住上房了,他那点“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没了;王建军纯粹是老油条,仗着在局里年头长,就喜欢跟领导对着干显摆他那点“资历”;孙长海?那就是个墙头草,大概是被前两位撺掇着壮声势的。
“想给我上眼药?这回可是你们自己个儿跳出来,把自个儿钉在全分局干警的对立面了!”赖局长端起搪瓷茶杯,狠狠灌了一口浓茶,滚烫的茶水也压不住他心头的火气和随之而来的决断。他不能急,这事儿得讲究个策略。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后,喊道小王去把李成钢叫来。
不一会儿,李成钢和王秘书就推门进来了。“赖局,您找我?”李成钢问。
“嗯,”赖局长指了指桌上的报告,“这份东西,你们俩办得很好,很扎实。”
“都是按您的指示办的。”李成钢谦虚地说。
“现在,咱们不急在班子会上讨论。”赖局长压低了声音,身体微微前倾,“这份摸底的结果,特别是……嗯,就是那个压倒性的民意基础,还有那少数几个明确反对的同志……名单,想办法,让它‘不经意’地在分局里传开。记住,只传名字,理由一个字别提!要让大家伙儿知道,是谁在挡咱们分局干警渴盼了这么多年的福利房的路子!懂我的意思吗?”
李成钢和王秘书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领导的意图。李成钢点头:“明白,局长。这事儿交给我和小王,我们想办法,在食堂、在收发室、在工会聊天的时候……让它‘顺其自然’地漏出去,保证让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又查不到源头。”
“嗯,去吧,手脚麻利点,注意分寸。”赖局长挥挥手。
分局不大,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两天,“福利房摸底结果出来了!绝大多数同志都盼着建!”“哎呀,有人反对?谁啊这么不讲道理?”“听说名单上有张卫东、王建军、孙长海他们几个!”……之类的议论,就像滚开的油锅里滴进了水,瞬间炸开了花。
午饭时间,分局食堂是最热闹的地方。几个年轻干警端着铝饭盒围坐在油腻腻的长条桌边,声音不大,但充满了愤懑。
“他娘的!老子一家五口还和父母挤在两间倒座房里头,晚上翻个身都怕把孩子踹下去!他们倒好,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叫刘大柱的年轻干警气得把筷子拍在桌上,饭盒里的白菜炖粉条汤都溅出来几滴。
“就是!张卫东他家那筒子楼,听说还带暖气的吧?他当然不愁!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旁边的年轻民警的陈刚一脸忿忿不平。
“王建军那老小子,整天倚老卖老,屁本事没有,就爱唱反调!这回好了,惹众怒了!”另一个干警接口道。
“孙长海就是个软蛋,被人当枪使!这几个搅屎棍,以后得离他们远点,忒不是东西了!”一个女干警也忍不住小声啐了一口。
走廊里、水房边,类似的议论几乎无处不在。以往见了面还会客气地叫一声“张局”、“王科”、“孙干事”,现在那三个人走过来,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原本聚在一块说话的同事立刻散开,或者干脆扭过头去装作没看见。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不再是客套,而是毫不掩饰的疏离、鄙夷,甚至带着点愤怒。
张卫东脸色铁青,夹着公文包匆匆走过走廊,以往那些恭维的招呼声全没了,只剩下死寂和若有若无的指指点点,让他后背发凉。王建军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想去厕所都犹豫半天,生怕遇上人。孙长海更是慌了神,私下里想找王建军他们合计合计,结果两人都躲着他。
本想给赖局长添点堵,结果搬起石头狠狠砸了自己的脚。他们仨这才明白,自己一步踏错,竟成了全局干警的“公敌”,彻底被孤立了。别说串联搞小动作,连个愿意跟他们说话的人都难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