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派出所不大的院子里,一盏高悬的白炽灯亮得晃眼,将院子照得如同白昼,也将院子里攒动的人影拉得老长。持续了小半夜的抓捕行动刚刚收网,疲惫像一层看不见的灰,蒙在每个参与行动的民警脸上,但那份成功破获案件的兴奋和成就感,却又像烧红的炭火,在他们眼底灼灼发亮。
缴获的赃物堆放在一张临时从会议室搬出来的长条木桌上,负责清点登记的内勤民警老马,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但仍中气十足,扯着脖子,一样样报着数,洪亮的声音穿透清冷的夜色,在寂静的胡同里回荡,仿佛在宣告这场战斗的胜利果实:
“正品‘的确良’蓝布,整捆未拆封,两捆!”崭新的蓝色涤纶布料在灯光下泛着人工合成的光泽,在这个布票紧俏的年代格外惹眼。
“纯棉红布一捆!”
“‘大前门’香烟,整条四条!散装……还有三包!”带过滤嘴的“大前门”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
“工业券,仔细数了三遍,七十五张!”这花花绿绿的小纸片,是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工业品的通行证。
“全国粮票,总计一百八十斤!各省市的混杂。”全国粮票比地方粮票金贵得多,能在全国通用。
“现金…初步点算清楚,九百八十七块三毛六分!”厚厚一沓面值不等的纸币被捋得整整齐齐,最大面值不过十元“大团结”,但总额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几十块的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
“自行车零件一堆,主要看着是八成新的‘凤凰牌’后轮圈,两个!还有些杂七杂八的链条、辐条。”凤凰自行车的零件在黑市上也很受欢迎。
听着这一连串沉甸甸的报数,陈所长和东华所的孙所长并肩站在台阶上,相视一笑,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极其满意的神色,那是沙场老将缴获了敌军辎重般的成就感。烟头的火光在两人指间明灭。按照行动前就商量好的方案,这些缴获的赃物,价值均分,两个所一家一半。至于那十几名灰头土脸、铐在墙根的嫌疑人,则由陈所长这边带回去主要负责审讯攻坚、深挖线索。
回到交道口派出所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值班室还亮着灯。陈所长让参加行动弟兄们把人处理好后快点散伙回家。他特意把留在所里值班、负责内勤的年轻民警小郑叫到跟前,指着三轮车上卸下来的、属于本所的那部分战利品,尤其是那厚厚一摞现金和用皮筋捆扎好的粮票卷,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吩咐道:
“小郑,辛苦了。这些东西,你登记造册,务必仔仔细细,一笔都不能错。老规矩,”陈所长的目光扫过现金和粮票,“钱和全国粮票,扣除三成,入咱们所里的账,作为日常备用金。剩下的,连同其他赃物的详细清单,明天一早,必须整理利索了,准时上交分局,手续要齐全。”他的语气是命令式的,不容置疑。
小郑是个二十七八的女民警。闻言,他下意识地飞快瞥了一眼站在陈所长侧后方、一直沉默观察的李成钢,眼神里闪过一丝明显的犹豫和不安。李成钢是分局长政治处的副主任,这次算是市局统一安排来基层支援工作,当着这位“上面”来的人面说这个“老规矩”,小郑总觉得心里没底,脸上有点挂不住。
陈所长是老江湖了,一眼就看穿了小郑那点心思。他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语气反而更自然放松了些:“没事儿,让你办你就办,抓紧时间。成钢不是外人。” 这话既是安抚小郑,也是再次向李成钢表明态度。小郑这才松了口气似的,低声应了句“是,陈所”,立刻招呼旁边一个民警帮忙,开始埋头整理登记。
看着小郑开始忙碌,陈所长随即拍了拍李成钢的肩膀:“成钢,走,到我那儿抽根烟,歇会儿。”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陈所长那间狭小的办公室。
办公室陈设简单,一张旧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老旧文件柜,墙上挂着辖区地图和几张泛黄的奖状。陈所长关上门,将那扇不太严实的木门上的一道缝隙也掩了掩,隔绝了外面清点赃物的嘈杂。他拉开抽屉,摸出一个包烟,抖出两支“大前门”——自己叼上一支,又递给李成钢一支。火柴“嚓”地一声划亮,橘红的火苗跳动,点燃了烟丝。两人都深吸了一口,带着尼古丁气息的烟雾很快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
烟雾缭绕中,陈所长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开门见山,语气是少有的坦诚,带着一种托付家底的意味:
“成钢,这里没外人,老哥跟你交个底。”他又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赖局前些日子跟我私下里透过风了。我这儿呢,掐指一算,也就剩大半年功夫,‘到点儿’了,该回家抱孙子喽。”他自嘲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这交道口派出所的担子,十有八九,是要交到你手上的。”
他顿了顿,目光带着深沉的追忆,落在袅袅升腾的烟雾上:“咱们也是老熟人了。我记得清清楚楚,你是五八年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扛着背包回家没几天就到了咱交道口派出所报到,那会儿我还是治安队的队长呢。小伙子精神,肯干,有股子部队带出来的韧劲儿。”陈所长的语气带着长辈的赞许,“你在咱这基层一待就是前前后后快小十年,风里雨里,什么案子没经历过?后来才调去分局高升。所以说,对咱这片儿,对咱所里的情况,你心里门儿清,比我这个快退休的老头子可能还透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