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见深继承那栋老宅时,得到的除了一串锈蚀的钥匙,还有一句被公证人用毫无波澜的语调宣读的、近乎荒谬的附加条款:“每日凌晨三点,于二楼走廊尽头,面对西墙,拍手三次。切记,不可间断,不可误时。”
没有解释原因。只有一句轻描淡写的“否则,恐有不便”。
不便?陈见深初时只觉可笑。他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笃信逻辑与实证。但那公证人老者浑浊眼底一闪而过的、绝非玩笑的凝重,以及母亲听闻他决定接手老宅时,那声无言的叹息,都像细微的冰碴,硌在他心间。
老宅是旧的,旧得沉甸甸。空气里弥漫着木头与尘土混合的、仿佛凝固了时间的气味。墙壁上暗纹的壁纸,图案繁复得令人眼晕,细看之下,那些纠缠的藤蔓与花卉深处,似乎隐藏着无数双窥探的眼睛。楼梯是木质的,踩上去会发出衰老而痛苦的呻吟,仿佛随时会垮塌。
第一夜,他几乎睁眼到凌晨。两点五十分,他披衣起身,踏上走廊。月光透过尽头的菱形窗格,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惨白的、如同棺椁形状的冷光。尽头那面西墙,隐在阴影里,墙纸的图案在微弱光线下,更像一片蠢蠢欲动的活物。
他站定,抬起手。
“啪。”
第一声。清脆,单薄,迅速被走廊的寂静吞噬。回音短促得近乎吝啬,不像是在空旷空间应有的反响。
“啪。”
第二声。他感到一丝寒意,并非来自温度,而是某种……被注视的感觉。墙壁的图案似乎微微蠕动了一下。
“啪。”
第三声落下。万籁俱寂。那被注视感潮水般退去。月光依旧惨白,墙壁重归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他睡眠不足导致的幻觉。
他照做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起初是出于一种对未知条款的、略带嘲讽的履行。后来,这仪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自然。他曾因重感冒高烧不退,意识模糊间,仍在凌晨两点五十九分挣扎着爬起,踉跄走到走廊尽头,完成那三声拍击。他也曾出差在外,算准时间,在异国酒店的消防通道里,面对冰冷的混凝土墙壁,完成这无意义的动作。
家人由不解到劝阻,再到无奈的默许,最后是隐晦的疏离。妻子曾握着他的手,眼泪滚烫:“见深,停下吧,那只是个老糊涂的迷信!我们去看医生,好不好?”他只是摇头,无法解释那源自骨髓深处的、对“间断”本身的恐惧。正因他的“偏执”,他们一家数十年来,的确无病无灾,安稳得近乎异常。
直到某个深夜,他照例完成仪式,转身欲回房时,脚下似乎踢到了什么极小、极硬的东西。他低头,借着月光,看到一枚褪色的、边缘磨损的木质纽扣,静静地躺在他刚才站立的位置。这枚纽扣不属于他,也不属于他已故的亲人。它像是凭空出现,带着一种陈旧的、来自另一个时代的气息。
他俯身拾起,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略带油腻的触感。他下意识地抬头,目光扫过那面西墙。
心脏猛地一缩。
墙纸的图案……似乎与昨天,甚至与几个小时前他站立此处时,有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差异。那些纠缠的藤蔓,原本向左蜿蜒的主枝干,此刻似乎……向右偏转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角度?还是他记错了?
他站在那里,捏着那枚冰冷的纽扣,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这日复一日的仪式,拍出的三声清响,并非落入虚无。它们像是三枚投入深不见底的古井的石子,在某个他无法窥见的层面,激起了细微的、正在累积变化的涟漪。
他所维持的,究竟是何等的“平静”?
那枚纽扣被陈见深放进书桌抽屉的深处,像埋藏一个不愿面对的罪证。但有些东西,一旦被察觉,便再难忽视。
仪式依旧进行。凌晨三点,走廊,西墙,三声拍击。动作已融入骨髓,精准得如同钟表机括。但每一次抬手,那面墙纸的图案都像一道无声的考题,拷问着他的记忆与理智。
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忆。今日,那根最主要的墨绿色藤蔓,在从左数第七片鸢尾花上方约一指宽处,有一个微小的、形似鱼钩的弯折。次日凌晨,他站在相同的位置,月光的角度分毫不差,而那个“鱼钩”的弯折,似乎……平缓了些许?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漫长的间隔里,极其耐心地、一毫米一毫米地,将它熨帖开来。
不是错觉。
他尝试在仪式完成后,用指甲在墙纸与踢脚线交接的、极其隐蔽的角落,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划痕。第二个夜晚,划痕依旧在,但墙纸上那丛原本紧挨着划痕的、细密的蕨类叶片,其中一片的叶尖,方向微妙地偏离了划痕的指向。
老宅在变。极其缓慢,如同地质运动,但确实在变。这变化并非随机,它带着一种沉睡中的、无意识的蠕动,仿佛某个庞大的存在在均匀的呼吸间,牵动了表皮的纹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天一个诡异小故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一天一个诡异小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