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的。”李振邦拍拍他的肩膀,“等打完了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这话,既是对小陈说,也是对自己说。他对未来有着模糊却坚定的憧憬:战争结束,国家建设,和淑娴……或许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这个念头,让他在面对残酷和艰辛时,内心始终保有一片温暖的亮光。
除了同事情谊,与一些普通市民的交往,也构成了李振邦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派出所门口修鞋的老孙头,总是坚持免费为他修补磨坏的鞋底,说“你们公安同志整天跑路,辛苦!”;比如合作社那个嘴硬心软的售货员大姐,有时会偷偷给他留一小块凭票供应的肥皂;还有那位在军列案后得到妥善安置、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的伤残军人小孙,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出门,偶尔还会来局里找李振邦下盘象棋,话虽不多,但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
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和信任,让李振邦深感自己工作的价值。他守护的,就是这样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人,是他们平凡却珍贵的日常生活。
然而,平静的日常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四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李振邦和小陈值班。突然,值班电话刺耳地响起。小陈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顿时变了。
“李哥!不好了!城西‘益民’粮油站遭抢了!值班的老王头被打成重伤!”
李振邦的心猛地一沉!“益民”粮油站是负责附近几个街道居民粮食定量供应的关键站点!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粮食就是生命的年代,抢劫粮站,无异于与所有老百姓为敌!
他们立刻带上武器,冲出值班室,跳上边三轮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冲向城西。夜幕下,粮油站门口已经围了一些被惊醒的居民,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恐慌和愤怒。派出所的先期民警已经赶到,正在保护现场。
粮油站内一片狼藉,装粮食的麻袋被割开,米面撒了一地,存放粮票和现金的抽屉被撬开,空空如也。值班员老王头倒在血泊中,头部遭受重击,奄奄一息,已经被先赶到的同事送往医院抢救。
“无法无天!简直是无法无天!”闻讯赶来的街道主任气得浑身发抖,“这是要断了大家的活路啊!”
李振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和小陈以及派出所的同志一起,迅速展开现场勘查。作案者手法粗暴,目的明确,就是粮食和钱票。从现场留下的脚印和撬痕看,至少有两到三人。他们选择了深夜,且对粮油站内部结构似乎有一定了解。
“查!必须尽快破案!”李振邦的声音冰冷。这不仅是一起恶性抢劫案,更是对战时社会秩序和民心的严重挑战!如果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安全都无法保障,后方的稳定从何谈起?
他们连夜对周边居民进行走访,寻找可能的目击者。同时,对全市的黑市、地下交易点进行布控,查找被抢粮票的流向。由于粮食实行严格定量供应,大量来路不明的粮票很容易引起注意。
李振邦敏锐地意识到,作案者急于将抢来的粮食和粮票变现,很可能会尽快出手。他将排查重点放在了那些有能力、且敢于吞下这批“黑货”的粮食黑市贩子身上。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排查和线索梳理,一个外号“粮老鼠”的黑市贩子进入了侦查视线。此人长期混迹于粮食黑市,关系复杂,胆大妄为。有线索反映,他最近似乎手头突然“阔绰”起来,正在暗中联系下家,准备出手一批数量不小的“白货”(指大米白面)。
事不宜迟!李振邦和小陈带领侦查员,直扑“粮老鼠”经常活动的一个地下赌场。抓捕过程颇为惊险,“粮老鼠”及其几个同伙试图反抗,但在公安干警的果断行动下,很快被全部制服。在其窝点,当场搜出了部分被抢的粮票和还没来得及出手的粮食!
突审立即进行。“粮老鼠”起初还百般抵赖,但在确凿的证据和李振邦强大的心理攻势下,最终交代了作案经过。他们一伙三人,因好吃懒做,又觊觎粮油站的粮食和钱票,经过几次踩点后,趁夜实施了抢劫。打伤值班员是意外,他们本想将其捆绑,但遭到了激烈反抗……
根据“粮老鼠”的供述,另外两名同案犯也在次日清晨被成功抓获。被抢的粮食和钱票大部分被追回。
案件迅速告破,消息传开,民心大振!街道居民们自发地来到派出所和公安局,送来感谢信和锦旗。那位被打伤的老王头,经过抢救也脱离了生命危险。
看着群众脸上重新露出的安心笑容,李振邦深深吸了一口春日清晨微凉的空气。这就是他战斗的意义——守护这人间最朴素的烟火气,守护这份在战争阴云下依然顽强生存的秩序与希望。
他回到办公室,摊开信纸,准备给林淑娴写信。他想告诉她这座北方城市春天的样子,想告诉她刚刚破获的这起案件,想告诉她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在艰难中相互扶持、坚韧地生活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桌上那盆刚刚冒出嫩芽的、不知名的绿色植物。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2yq.org)沪上警事:1950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