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清晨的阳光带着初秋的温煦,校园里人声鼎沸。公告栏前更是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高二分班名单的张贴,牵动着每一颗年轻的心。
许年、常明、婉宁和陈浩四人早早便挤在了人群里。尽管心里都有八九分的把握,但不到亲眼确认那一刻,总归是悬着一口气。他们急切地扫视着名单,寻找自己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确认彼此是否仍在一起。
“嘿!这儿!高二(八)班!我名字在这儿!”陈浩凭借着一米九的身高优势,率先在名单中上部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憨厚的脸上瞬间绽开笑容,瓮声瓮气地指着名单,兴奋地扭头告诉伙伴们,声音里透着如释重负的喜悦。
几乎是同时,站在他身旁的婉宁也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就在陈浩名字下方不远。她轻轻舒了口气,唇角扬起一抹安心的浅笑,柔声确认道:“嗯,我也在八班。”她的目光随即快速扫过名单的其他部分,习惯性地为伙伴们寻找起来。
许年听到确认,心里踏实了大半,但他做事向来仔细,还是努力踮了踮脚,凑近了些,用手指点着名单,从头到尾、一个不落地仔细核对了一遍所有熟悉的名字。直到确认无误,他才彻底放松下来,肯定地点点头,言简意赅地总结:“都在,八班。”
常明站在稍后一点的位置,他性格沉稳,没有急着往前挤。听到陈浩和婉宁的确认后,他才不慌不忙地仰头,目光沉稳地沿着名单顺序搜寻。很快,他找到了自己和所有伙伴的名字,嘴角不由微微上扬,流露出由衷的欣慰。他看向围拢过来的大家,语气平和却带着掩饰不住的高兴:“太好了,我们都在八班。”
一阵压抑着的、小小的欢呼在四人之间响起。能够继续同班,意味着他们这个在风雨中凝结而成的小团体无需面临分离,可以继续并肩作战,共同迎接高二的挑战,这无疑是新学期最好的礼物。
“走吧,去看看新教室,顺便看看班主任是哪位老师。”常明作为提议者,习惯性地承担起引导的角色,语气自然地建议道。
四人按照走廊上的指示牌,很快找到了高二(八)班的新教室。崭新的教室门敞开着,里面已经传来了些许喧哗声,那是先到的同学们对新环境的探索。当他们走到教室门口,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讲台时,都不由得愣住了,随即,更大的惊喜如同烟花般在他们脸上绽放开来——讲台上,那个正低头认真整理着名单的熟悉身影,正是他们高一时就无比熟悉和爱戴的班主任陈老师!
陈老师似乎心有所感,恰在此时抬起头,目光与门口这四个孩子相遇。他脸上立刻露出了那种他们非常熟悉的、温和而亲切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他的惊喜和欣慰一点也不比他们少。
“陈老师!”四人异口同声地喊道,语气里满是惊喜,不约而同地快步走进了教室。
“许年,常明,婉宁,陈浩!是你们啊!”陈老师闻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立刻绽开了温和而由衷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我刚才核对名单时,就看到你们几个的名字又紧挨在一起了!真好,真是太好了!”
看着眼前这几张熟悉的面孔,陈老师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不由得想起高一这一年,这几个孩子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从非典疫情时的互相鼓励、线上学习的彼此督促,到篮球赛场上的并肩拼搏、刘夏受伤后的不离不弃。他们因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成长体验,结下了远超普通同学的深厚情谊。作为班主任,他深知这种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对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是多么珍贵和有益。这五个孩子,性格迥异,许年跳脱却重情义,常明沉稳有担当,婉宁细腻又坚韧,陈浩憨厚且踏实,而尚未归队的刘夏,则带着那股不服输的冲劲。他们在一起,竟能如此自然地互补、扶持,这种羁绊,让陈老师倍感欣慰。
“刘夏呢?他的膝盖伤恢复得怎么样了?”陈老师的目光在四人脸上扫过,关切地询问道。刘夏在省联赛决赛中重伤离场的事情,他早已听闻,心里一直记挂着。
被问及刘夏,最为机灵的许年立刻上前一步,认真地回答:“谢谢陈老师关心!刘夏的伤恢复得挺顺利,医生说情况在好转,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再居家静养半个月。所以开学头两周,他暂时没法来学校。”
陈老师理解地点点头,语气沉稳地叮嘱:“嗯,恢复身体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能着急。让他安心养伤,落下的课程不用担心。”他的目光自然地转向办事最稳妥的常明,“课本和课堂笔记这些……”
常明立刻领会了老师的意思,语气平和却肯定地接话:“老师您放心,笔记和作业的事情我们会安排好。许年会把每天的笔记整理好,确保刘夏在家也能跟上进度。”
陈老师赞许地看着常明,对于这个做事踏实、有责任心的学生,他确实很放心。“好,你办事,我一直是放心的。”他微笑着对大家说,“快找位置坐下吧,新学期新起点,高二这一年很关键,大家一起继续努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请大家收藏:(m.2yq.org)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