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雪夜密谈之后,潇湘馆的气氛,悄然变了。
北静王水溶,成了这里的常客。
他来得理直气壮,顶着“视察皇家工程进度”的名头。
可人来了,却总是不往工地上走,而是直奔潇湘馆的暖阁。
这日,黛玉正对着账本,头也不抬。
“王爷,您又来‘视察’了?”
她语带一丝戏谑。
“这园子的地砖,都快被您踩出包浆了。”
水溶也不恼,自顾自地坐到她对面,将一个暖烘烘的紫铜手炉,不由分说地塞进她怀里。
“嗯,本王看看,林总监工有没有偷懒。”
他嘴上说着公事,目光却落在黛玉冻得微红的鼻尖上,眉头下意识地蹙起。
“炭火不要省。”
“人比银子金贵。”
紫鹃和雪雁在旁边捂着嘴偷笑,对这位王爷三天两头的“突击检查”已是见怪不怪。
检查是假,投喂是真。
今天是一盒西域进贡的蜜瓜,甜得润喉。
明天是几匹关外来的火狐皮,红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后天,干脆连宫里御膳房的点心师傅都借了出来,在潇湘馆的小厨房里,变着法儿地给她研究养胃的糕点。
贾府众人看在眼里,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唯独没有甘甜。
是羡慕,是嫉妒。
更是深深的,无法言说的恐惧。
这位林姑娘,如今是真的,惹不起了。
有北静王这尊大佛镇着,又有那群被攥住了身家性命的管事们当牛做马,大观园的工程进度,快得惊人。
他们卷了起来,卷得几乎不成人形。
原本预计三个月才能铺好的路,一个月就平整如镜。
原本要半年才能竣工的亭台楼阁,硬是两个月就起了主体。
至于质量?
谁敢在质量上动手脚,不用黛玉发话,新上任的张三第一个就能把他的腿打断。
如今,他们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谁敢拉后腿,谁就是所有人的公敌。
冬去春来。
当第一缕春风吹绿了柳梢,那座倾尽了无数人心血与恐惧的园子,终于,彻底完工了。
消息传进宫里,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
旨意褒奖北静王水溶监工有方,赏金千两。
又褒奖林氏黛玉设计精妙,巧夺天工,赏玉如意一柄。
最后,定下吉日。
三月十五,贵妃贾元春,省亲。
圣旨一下,整个荣国府,彻底沸腾。
府里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喜气喧天,那排场,比过年还要热闹十倍。
贾母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拉着王夫人的手,不住地念叨着“祖宗保佑”。
王夫人脸上也挂着得体的笑,只是那笑意,凉得没有半点温度,怎么也到不了眼底。
府里的人都在欢庆,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座园子能这么快,这么好地建成,最大的功臣,不是他们贾家任何一个人。
而是那个住在潇湘馆里,不声不响,却搅动了整个荣国府风云的,林姑娘。
三月十五,省亲正日。
天还没亮,贾府众人便已穿戴整齐,按着品级,乌泱泱地跪在府门外的大道两旁,恭迎圣驾。
当元春那极尽华丽的凤驾,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驶入大观园时,饶是见惯了宫中奢华的贵妃,也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
太美了。
这已经不是一座凡间的园林。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棋子落在天地棋盘。
假山流水,浑然天成,真正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元春在贾母等人的簇拥下,游览各处,眼中的赞叹之色越来越浓。
她给每一处都赐了名字,题了匾额。
可当她走进潇湘馆时,却久久没有说话。
她只是看着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千百竿翠竹,看着那掩映在竹林深处的几间精舍,眼中流露出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
“这地方,好。”
她停留了许久,才恋恋不舍地吐出赞叹。
这句话,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
夜宴设在园中正殿。
殿内灯火通明,乐声悠扬。
元春高坐主位,看着底下坐着的亲人,脸上带着笑,眼中却有泪光闪动。
酒过三巡,她忽然开口。
“宝玉,林妹妹,你们俩,到我跟前来。”
贾母立刻推了推身边的宝玉。
宝玉和黛玉一前一后,走到元春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这三人身上。
“宝玉,”元春先是看向自己的亲弟弟,眼中满是疼爱,“你在家要听话,好好读书,别再惹老太太和太太生气了。”
说着,她命人取来一个紫檀木的盒子。
“这是我特意为你求来的,前朝大儒的手抄孤本,望你日后能用心学问,不负家族期望。”
“谢娘娘赏赐。”宝玉恭敬地接过,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林妹妹她不装了,一开口全府吓跪请大家收藏:(m.2yq.org)林妹妹她不装了,一开口全府吓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