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春日来得悄无声息,积雪消融,护城河解冻,闲人茶楼后院那株老梅枝头已悄悄绽出鹅黄新绿,暗香浮动。
赵令渊独坐窗前,晨曦微露,他指尖轻抚着那包来自遥远雪山的泥土,触感冰凉细腻,却奇异地带着一股清冽而古老的茶香,仿佛封存着千年的秘密,引人遐思。
那日神秘卖茶翁留下的,不止是这抔土,布包内层还藏着一张以深褐色茶汁绘就的简易地图,线条粗犷蜿蜒,坚定地指向西方,旁注三个小字:“三月三,天门开”。
“今日已是二月初二了。”沐柔捧着黄历,眉头微蹙,面露忧色,“昆仑路远,山高水长,若要赶在三月三前抵达,我们须得即刻动身才好。”
她说着,小心翼翼展开那片葛云衣所化的特殊茶叶,将其置于晨光之下。
只见叶脉纵横交错,在光线下渐渐显现出隐藏的纹路,竟构成一幅微缩地图。更奇的是,这叶脉地图与卖茶翁所绘之图两相重叠,最终共同指向昆仑山脉深处某座名唤“茶祖峰”的险峻雪峰。
正研讨间,苏砚青忽地捧着那枚自青铜树心发现的玉钥跑了进来,气喘吁吁,满脸惊异:“奇了!真是奇了!这玉钥遇热竟能显形!”
只见他将玉钥置于一杯刚沏好的热茶蒸汽上熏烤片刻,原本光滑的钥身竟逐渐浮现出极其细密复杂的纹路——细细辨去,那俨然是一幅详尽的昆仑山水系脉络图!
其中一条标注着暗河的路径,与桌上两张地图的走向完全吻合,其终点处,清晰标注着四个古篆小字:“葛祖飞升台”。
众人正为此发现啧啧称奇,忽闻门外脚步急促,张怀民匆匆来访,带来一个惊人消息:朝廷刚刚收到吐蕃使者呈上的国书,声称昆仑山茶祖峰近日异光冲天,有千年难遇的“茶宝”现世,特邀请大宋派遣茶道高人前往共探虚实。
“陛下本欲派遣茶监司官员前往,然……”张怀民捻须苦笑,“满朝文武竟无人敢应承此事,皆言西行路险,妖魔横行,非人力所能及也。”
赵令渊与沐柔对视一眼,心知这绝非巧合,其中必有深意。
恰在此时,真贵妃亦适时派人送来一卷宫中秘档。
档案纸页泛黄,记载着一桩太宗年间的秘辛:当年一支探寻茶源的使团曾在昆仑山神秘失踪,数月后,唯一一名生还者状若疯癫逃回,终日胡言乱语,反复念叨着“茶叶吃人了”的呓语,不久便暴毙而亡。
档案末尾附有一张残破的路线图,绘着雪山深处一片诡异的茶田,图中茶树植株形状扭曲,竟如鬼爪般张牙舞爪。
筹备西行的日子忙碌非常。
兰澈调集茶帮中身手最好、经验最老的弟兄,组成一支精干的护卫队;苏砚青埋首书堆,翻阅《西域茶记》、《高原药录》等典籍,精心调配准备应对高原反应的种种药茶;沐柔则于后院僻静处,以守树人秘法催生几种奇特的“耐寒茶种”,此种茶籽不仅能抵御极寒,沐柔言道,在雪山迷途时,其生长倾向还能指引茶脉方向,可当罗盘使用。
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阿海从泉州日夜兼程赶来,竟带来一艘特制的“茶驼车”——此车以精炼茶膏混合特殊油脂为燃料,能在深厚雪地中日行百里,车轮宽大,履雪无痕,堪称巧夺天工。
临行前夜,万籁俱寂。
赵令渊独对案上《茶经》真迹,若有所思。
皎洁月光透过雕花窗棂,静静洒在微黄的纸页上。
忽然,经书上墨迹流动,再次浮现出数行陆羽的朱笔批注:“余曾西行至昆仑,见雪茶通灵,蕴天地精华,然其时天道有缺,时机未至,终留憾而归。”字迹旁,还绘着一个奇特的符号,似茶盏又似星斗,玄奥难明。
赵令渊猛然想起那卖茶翁眼中一闪而过的相同符号,心中豁然开朗——那神秘莫测的卖茶翁,很可能正是陆羽一脉的秘密传人!
二月初八,宜出行。
西行队伍正式自汴京启程。
除却赵令渊、沐柔、苏砚青、兰澈等核心几人外,还有一位意外加入的成员——便是身体渐愈的澜澈。
他虽然侥幸保住性命,但茶蛊剧烈的反噬让他失去了大部分记忆,唯对“昆仑”二字反应异常强烈,每每听闻,便面露痛苦却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向往。
“或许,他的故乡便在彼处。”沐柔望着澜澈茫然的侧脸,轻声叹息,“古老传说中,鲛人一族本就有支脉居于极西雪山之巅。”
出汴京,过潼关,一路向西,景色渐趋荒凉。
至陇西地界时,忽遇大批流民扶老携幼,惊慌失措地向南逃窜。
拦住一问,皆面带恐惧,说是雪山神怒,降下责罚,致使山中茶田尽数枯萎,无法生存。细问之下,才知昆仑山近来确实异象频生:有老茶农称见山中茶叶逆生长,根须如血色触手般露出地面,蠕动吸食精气;还有人信誓旦旦,言深夜听闻山中有巨物喘息,声如闷雷,震动山岳,曾引发雪崩埋没整个村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宋茶事案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宋茶事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