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皇帝在朝堂上的明确支持,裴昭雪查案的阻力明显小了许多。
大理寺内部一些原本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官员,态度也恭敬了不少。
京兆府那边配合起来更是效率倍增。
她将调查重点放在了两方面:一是全力追查那暗红色黏土的来源,派人拿着样本,暗中寻访汴京城内各大营造工坊、寺庙道观的修缮负责人,甚至请教了少数几位精通前朝建筑史的退隐老吏;二是深挖顺昌伯与吴掌柜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商业关联。
关于商业关联,京兆府的暗访终于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消息。
顺昌伯府上一位负责外联采买多年的老账房先生,姓孙,在京兆府差役多次、且变换方式的询问下,终于吐露了一个模糊的信息:
大约在两年前,顺昌伯似乎曾与吴掌柜,以及其他几位当时在场的、孙账房并不完全认识的商人,有过一次秘密的会面。
会面的地点不在任何一家的商铺或府邸,而是在城西一处相对偏僻的、属于第三方名下的私宅里。
至于会面谈了些什么,孙账房级别不够,并未参与,只是事后听顺昌伯偶尔与心腹管家提起只言片语,似乎涉及一笔“大买卖”,以及什么“共同的机缘”、“过去的缘分”之类模糊不清的词。
而顺昌伯在那次会面后,心情似乎颇为复杂,既有兴奋,也有一丝隐忧。
更重要的是,孙账房回忆说,顺昌伯事后曾让他秘密处理过一笔数额不小的、来源不明的黄金,并叮嘱他不要记入明账。
而时间点,恰好就在那次秘密会面之后不久!关键证人出现了!
裴昭雪立刻意识到,这位孙账房,很可能掌握着串联两位死者,甚至可能指向其他潜在目标的重要线索!
那笔来源不明的黄金,极可能就是那次秘密会面的“成果”或“定金”。
而“共同的机缘”、“过去的缘分”,则可能与凶手筛选目标的“标准”有关!
她立刻下令,严密保护孙账房及其家人,同时准备亲自前往京兆府,详细询问孙账房,力求获取更多细节,比如当时还有哪些人在场?那处私宅的具体位置和主人信息?那笔黄金的具体特征?
然而,就在裴昭雪准备动身前往京兆府时,派去接应和保护孙账房的差役急匆匆赶回,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孙账房……突然改口了!
就在京兆府差役准备将他转移到更安全地点、等待裴昭雪亲自问话的短短一个时辰内,孙账房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矢口否认之前说过关于秘密会面和不明黄金的事,一口咬定是自己年老昏聩,记错了,胡言乱语。
无论差役如何劝说、甚至提醒他此事关乎人命大案,他都只是浑身发抖,脸色惨白,眼神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反复念叨着:“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没说……求求你们,别再问了……会死的……真的会死的……”
突然的恐惧,彻底的缄口。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绝不寻常!裴昭雪的心沉了下去。
很明显,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有人接触了孙账房,或者用某种方式,向他传递了极其严重的威胁,让他宁可否认一切,也不敢再吐露半个字。
凶手及其背后的势力,反应速度远超她的想象!他们的触角,竟然能如此迅速地伸到京兆府内部,精准地找到并威胁关键证人!
线索,在即将明朗的瞬间,再次中断。
而且,孙账房那极度恐惧的状态也表明,他本人乃至他的家人,可能都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裴昭雪立刻加派了人手,对孙账房及其家人实行更严密的保护,同时下令彻查京兆府今日所有接触过孙账房的人员。
但她知道,对方既然能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必然早有准备,想要查出是谁传递的威胁,恐怕难如登天。
好不容易出现的突破口,就这样被硬生生掐断。
愤怒和挫败感在裴昭雪心中交织,但更多的是凛然。
对手的强大与狠辣,再次超出了她的预估。
他们不仅在杀人手法上诡秘,在掩盖痕迹、消除威胁上,同样果决而高效。
孙账房的恐惧,如同一个无声的警告,回荡在裴昭雪耳边。
此案牵扯之深,水之浑,远超她最初的想象。
喜欢神都昭雪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神都昭雪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