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戚雨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三中附近。她站在街对面,观察着那所此刻已经沉寂下来的学校。夕阳下的教学楼投下长长的阴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秘密。
她注意到,虽然正门已经封锁,但侧面的一个小门偶尔有人进出。那些人穿着普通,但举止干练,不像学校工作人员。
戚雨悄悄用手机拍下几个画面,注意到其中一人手中提着某个品牌的工具箱——那是一家专门生产消防和安全设备的公司。
“在看什么?”一个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
戚雨吓了一跳,转身看见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男人站在她身后,眼神警惕。
“没什么,只是...我以前的学生在这里读书,想来问问情况。”戚雨编了个借口。
保安打量着她:“学校现在不对外开放,请离开吧。”
回到家中,戚雨立即打开电脑,搜索那家消防设备公司的信息。公司规模不大,但最近中标了三中的安全系统升级项目。更令人起疑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竟然是赵副局长的一个远房亲戚!
与此同时,林枫家中正在上演着类似的一幕。
周五晚上,林国栋带回了一堆电工手册和旧电路图。曾经做过十几年电工的他,翻出那个尘封已久的工具箱——一个沉重的金属箱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型号的螺丝刀、钳子、电笔、万用表,还有几卷不同颜色的电线。工具大多已经旧了,但保养得很好,闪着冷硬的光泽。
晚饭后,父亲没有像往常一样看电视新闻,而是戴上老花镜,在书房台灯下仔细研究那些图纸,不时用尺子测量,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那本笔记本是林枫高中时用剩的,封面还印着卡通图案,与父亲严肃的表情形成诡异对比。
“爸,你要干什么?”林枫不安地问,靠在门框上。他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金属和机油气味。
林国栋没有抬头,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标注着一个符号:“老房子电路总跳闸,我看看怎么修修。年纪大了,这些老毛病得彻底解决一下。”
他的回答太过平静,语速均匀,反而令人生疑。林枫注意到父亲手边那摞资料最上面是一本《电气火灾案例分析与预防》,书页间夹着不少便签,有几页明显被反复翻阅过。
当林枫试探性地问及学校火灾的具体情况时——为什么火势蔓延那么快,为什么多个点同时起火——林国栋的回答专业而详细,从电线老化短路到易燃材料堆积,分析得条理清晰,仿佛已经将每个可能性都研究过无数遍。这种超乎寻常的冷静和专业知识储备,让林枫感到一阵寒意。
晚上,母亲王娟做了小雨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她精心摆盘,还在桌上多放了一副碗筷。那副碗筷摆放得一丝不苟,仿佛真的有人在等待就座。
吃饭前,她轻声对着那副空碗筷说:“素素,多吃点,很快就不会冷了。”
喜欢教书育人?她擅长解剖破案请大家收藏:(m.2yq.org)教书育人?她擅长解剖破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