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尤其是许氏王族,霸占着宣国的方方面面,并歧视、压制任何的非贵族成员。
宣国这个国家能够迎来独立并走到今天,许氏王族可以稳居王位,靠的正是这种家国同构的体制,以及其背后的腐败。
这样的国家,看起来像个国家,实际上更像一个放大版的家族。
靠着宗族间的凝聚力和宣国刻意营造出来的所谓贵族荣誉感,宣国打赢了大大小小无数战役,雄霸北方。
而问题也十分明显,阶层上升的道路被斩断,宣国的统治集团是僵化的、腐朽的,看不见生气的。
宣国各地的县令,与其说是地方官,不如说是各地贵族所推举出来的维护当地贵族利益的领袖,在地方上盘根错节。
之所以依旧称其为县令,仅仅是任免权还保留在宣王手中,宣王对其不满时,仍然有将其废除的权力。
可以这么说,整个宣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贵族势力凝结而成的大拼盘,是各个地方绝大多数贵族势力联合在一起,并尊奉拥有绝对实力优势的宣王为主,这才构成了如今的宣国。
维续这一拼盘的纽带,一是脆弱的血缘,二是坚不可摧的腐败,只有宣王对众贵族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矛盾才能长久地不被拉到台面上,宣国的稳定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如果把宣国当作一家公司,包括宣王在内,每家贵族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而非传统君主专制下公司的股权只掌握在统治者一人手里。
当这个公司要做大做强,每个股东都能得到利好,那每个股东自然都乐意出力,这就促成了宣国多年来辉煌的战绩。
可坏处也不可忽视,那就是老的股东见不得新的股东进来,说什么也得要把新人排挤出去,蛋糕做得再大,也绝不能流到外人手中。
这与整个宣国的利益是相冲突的,底下的士兵拼死拼活,农民勤勤恳恳地耕种,不就是盼着这块由大家共同做大的蛋糕也能给他们分一点吗?
贵族却说不,这安能不让宣国的矛盾愈演愈烈下去?
宣国居于北方,这一矛盾还能有所克制,随着宣国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这一矛盾迟早爆发。
曹承隐立志要做的,就是把这一局面扭转过来,让宣国僵化的体制再一次焕发生机,让国家的主人不再是贵族,每一个平民都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而他所瞄准的目标,正是他寄予厚望的许志才。
扭转体制,就要改革官员选拔方式,尤其不能让贵族们继续盘踞地方官的位置。让许志才看清楚这些贵族官员的治理腐败到了何等程度,是促进许志才日后改革的绝好方式,曹承隐一定要好好把握。
进入县城后,最先吸引许志才注意的就是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乞丐、饥民,以及贩卖自身儿女的父母。
许志才见后,实在难掩悲怆的心情,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疑问,明明有这么多百姓流落街头、饥寒交迫,可当地的地方官却在干些什么?
许志才一边走,一边还有无数饥民向他乞讨,恳请许志才的施舍。饥民们的惨状,令许志才实在是于心不忍,准备向饥民们施以钱财,却被曹承隐拦了下来,曹承隐语重心长地对许志才说道:
“殿下,在下固知殿下体恤百姓之心,但请殿下铭记,您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就应当以国家之主的方式思考如何拯救这些饥民,而非只是以个人的方式。
您现在施舍了钱财,整条街的人都会蜂拥而至,恳求您的施舍,届时,您是救还是不救?救了一条街,是不是还要救第二条街?您救不过来的,不必将自己架在火上,我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听完曹承隐的话,许志才虽仍然没办法屏蔽掉自己的恻隐之心,但还是点头表示同意,与曹承隐继续前进,没过多久,他们就在粮市处停下了脚步。
粮市的老板是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与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瘦骨嶙峋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顾客前来,老板看也没有看对方一方,翘着二郎腿,随口将粮食价格报了出来,没听见面前之人有任何回应,他也懒得多废话,如同走流程一般开口说道:
“爱买不买,买不起就滚蛋!我们店不差你们这点钱,要买就快点!别妨碍老子做买卖!”
“你再说一遍,这粮食价格多少?”
一道如含虎威的声音轰入粮市老板的耳畔,老板这才睁开眼睛,看清楚了眼前衣冠楚楚的许志才与曹承隐。
光凭这副打扮,老板立马猜出来者不是凡人,立马换了副脸色,从椅子上起身,恨不得把整张脸都贴到两人身前去,殷切地笑道:
“两位看来是贵客啊!让两位见笑了!刚刚的价格不作数!不作数!哈哈哈哈哈……我这店里还有最后一点粮食,就给两位开个便宜点的价格吧,啊——”
许志才怒火冲天,拔剑直指这粮市老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