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威从中宣离开,被调往南部边境主管军务,差不多有个半年了。
众将目睹许志威被宣王以极其严厉的措辞赶到南边时,他们心里头就有了数:许志威已经从这场储君之战中败下阵来了。
再跟着他混是没有前途的,等新宣王上位,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位好弟弟呢?还是不要跟着许志威这条破船一起沉没为好。
出人意料的是,许志威来到南部边境后,从来没有表现过一丝一毫的颓丧、怠惰之意,反而积极投身到军务管理中,几乎每一次都以身作则地带领军士训练。
在与诸将沟通时,从不会无故发脾气,总是一副泰然处之、安逸从容的模样,完全不像是一副储君无望、前途堪忧的样子。
这让南军中开始有了不少猜测,大家思考后觉得:许志威与宣王父子情深,许志威一直以来都是宣王最疼爱的儿子,宣王真的愿意让这个儿子离开中宣再不相见?
这必有蹊跷!没准这父子俩早就私下达成了约定,许志威还有可能回到京城呢!
那他们这些将军可就要斟酌斟酌,是与这位在外王子保持距离,还是说与这位储君的有力争夺者搞好关系。
有一次,南军众将与许志威把酒言欢时,许志威醉酒后“无意”说漏嘴的几句话,彻底让不少南军众将都下定了继续拥护许志威的决心。
许志威说,父王将他外放,是因他贻误过大事,不惩处不足以平息众怒,让他继续在南军为统帅,则是给予他一个历练以及将功折罪的机会,等他在南边有所建树后,宣王还会让他回来的。
不光如此,许志威还声称日后与昭廷的战事会更加频繁,诸将需要继续勉励才是。
这些话给众将抛出了相当重要的信息点,其一,就是众将清楚地知道许志威还没有在储君争夺战中败下阵,未来仍旧大有可为。
其二,日后与昭廷的战争会更加频繁,那么毫无疑问,这些将领们会得到更多的立功之机——前提是要跟南军统帅许志威搞好关系。
如果惹了许志威不快,在大战开始之时被丢去搞后勤等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那可真是有苦也说不出。
种种因素加持下,原本与许志威离心离德的南军众将,因许志威背后的潜力以及其所提供的恩惠,再一次凝聚在许志威的周围。
笼络住军队高层后,中层与底层,许志威一样不曾忽视掉。
先在军队底层,许志威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军士们改善伙食,在军营里时,与士兵们同吃同住。
有时他还会亲自在军营里巡视,向士兵们询问在军营中遇到的难处,将之记录在册,随即全力解决。
许志威作为王子兼南部军区司令,额外获取的收入自然是很庞大的,但他却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投入到笼络人心之中,力求做到让自己的恩泽遍布每一个底层士兵。
在底层树立威信后,军队中层,更是许志威要牢牢抓住的。
他从底层提拔了许多有过功劳的士卒进入中层,这些士卒迎来飞跃般的升迁,无不对他感恩戴德。
至于原先的中层军官们,许志威则以各种霹雳手段以及权术技巧将之罢免或是架空,让自己的亲信成为新的军队中层,确保军队的枢纽也为自己所掌控。
在许志威的精密操作下,他将南军变成了他的大本营。他非但没有因被宣王逐出中宣而失去根基,反而在南军重新扎好根基,这场诸君之争远远没有结束,一切连高潮都不曾步入。
不过背后的事实是什么呢?真的就如许志威所说,宣王有意让许志威将功折罪、再行历练?
宣王的真意早已进行过交代,显然不是如此,这一切都是许志威的幕僚许士英嘱咐给他的。
在离开中宣前,许士英就对许志威说过了,对于目前的许志威而言,离开中宣绝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现在许志才博得宣王青睐,彻底在中宣站稳了脚跟,继续不屈不挠地与之争锋,只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在地方上筑造新的根基,为未来做打算。
许士英尤其向许志威说明:一个人是否真的失势,其实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别人眼里此人到底有无失势。
人心一向是趋利而从众的,只要别人愿意相信你没有失势,那就依然可能围在你的左右,到了那时,就算是假虎皮,还不是可以扯作真大旗?
所谓的失势,不就变成东山再起了吗?许志威不可不把握好这次机会。
最后,许士英向许志威保证,由许志威在外培植势力,许士英则留在中宣充作许志威的眼线,替他关注中宣的风吹草动,并竭尽所能地妨碍到许志才一派。
许士英向许志威说道,希望下一次见到许志威时,见到的是已经王位在握的许志威。
而许志威来到南军后,一直都是按许士英提供的方针做的,再加上他本人对于笼络人心的确有一套,在南军的势力培植工作做得颇为出色。
他原先的想法是按当下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如果情况真的能有好转,譬如他的父王回心转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