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这一情况没有发生,甚至于他的父王决心除掉他,他也留好了后手——中宣已经为奸党所操纵,我等南军当奉天起兵,北上靖难!
许志威设想过,假如他真的要与父王为敌,他大概只有不到三成的胜算,可他对手若是他的兄长许志才,那他有七成把握可以起兵成功,用武力夺取王位!
等他率领南军开入中宣,那他仍然是唯一的宣王——不!仅仅是宣王,如何能满足他的野心?
他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开创帝业!为大宣打下万世基业!
只有他,能带领宣国称霸天下,而不是他那个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兄长,国家交给他兄长这样的人,完全就是贻误社稷。
他的父亲若真为大宣着想,安能不将王位交付与他?他总会来取的!
但现在商量这些还为时过早,许志威对南军的掌控力还没有抵达他的预想,他必须继续努力,才能让他在正式起兵之日得到全体南军的拥护。
直到一场空前的蝗灾打乱了许志威的布置。这场蝗灾先是降临在宣国西部,并朝着宣国大半国境席卷而来,饥荒、瘟疫、漫山遍野的饿殍、虎视眈眈的邻国……都将会紧随其后,扑向宣国。
眼看着蝗灾很快就要波及到南部边境,对南部军屯以及南军粮食供应将会造成巨大危害,许志威不得不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讨论要如何对付这场蝗灾。
许志威帐下都是一群专精于行军打仗的武人,绝大多数对治理与抗灾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对付蝗虫,那就更是毫无经验。
他们索性依照多年来的职业习惯给许志威提了一个朴素的建议:蝗虫大军比之昭廷的十万大军如何?后者都能被我南军给挡下了,难道挡不下一群蝗虫吗?
直接动用军队灭蝗!一部分人马抓紧收割,一部分人马前去灭蝗,不怕抵御不了这群小虫子!一句话,杀就完事!
很简单粗暴的应对方式,可也绝对有效。
许志威点头表示赞同,立即派出将领前去妥善安排此事。
但蝗灾带来的危害又岂是一个饥荒?最要命的莫过于流民问题。
包括许志威在内,似乎没有人作出相应的说明与给出相应的应对,直到一个人站了出来,向许志威进行禀报。
“元帅,大灾之后,必有大饥。今蝗灾过境,我南军或可依仗兵马进行抵御,百姓却必然难以应对,饥馑之下,恐使流民遍地。且隆冬在即,大量流民将去北至南,涌入南境,届时我大军又该如何应对?”
“嗯……这倒也是个问题。”
许志威表情凝重,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比起此事造成的实质影响,他更担心背后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假如流民大量涌入南境,他接济还是不接济?
接济,那么南军的粮草除了养活十多万南军外,还需要负担几十万流民,足以将南军啃垮。
不接济,他担心这会成为许志才一派展开攻击的污点,尤其是流民真的爆发叛乱后,一个“坐视百姓受苦受难以致发生民变”的大黑锅怕是少不了他的份,让父王与他的嫌隙进一步加重,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结果。
一名将领对这一问题表示了不屑,开口说道:
“不就是一群贱民吗?敢来我南军的地盘上胡闹,统统驱逐了便是!有敢造次的,保证让他吃刀子吃够!真是反了天了,还敢妨害到军队!”
直接动用武力吗?许志威心中升腾起了一股烈焰。
将这些因饥馑而作乱的流民给杀掉,毫无疑问能从根本上遏制民变的可能,且不会给南军带来额外负担,实乃解决迫在眉睫的流民问题的一把快刀,只不过……
这也是把会脏了自己手的黑刀,别到时候问题解决了,父王又要把他抛出去平息众怒,那他不就倒霉了?不可!不可!
许志威将他的目光转移到提出这一建议的人身上——许恒。
不知是他的错觉还是如何,他总觉得终平战役结束后,这许恒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原先这许恒只是一个才能平平、但为人宽厚、性情和善之人,之后却迎来大变,变得不苟言笑,一心一意钻研兵法、政略,倒也颇有成效,隐隐间似有栋梁之才。
许志威想了想,如此变化倒也合理,这许恒在终平战役里可谓是丢尽颜面,知耻而后勇嘛!不失为大丈夫。
许志威也不介意让自己身边多个能干之人,对许恒多有拉拢,这许恒也很给面子,与自己走得颇近。
许志威相信,既然这个问题是许恒提出来的,那许恒一定有办法解决,不如问问他的意见。
“许恒,你以为该如何处置流民?”
许恒再一次向许志威禀报:
“禀元帅,以在下之见,元帅可以向王上上表,将流民中的精壮之士编入军中。如此,既可壮大我南军实力,又可让流民势力只余老弱,纵然有心为乱,亦难兴波澜。”
“将流民编入军中?”
许志威的眼里闪过一抹疑惑,随即认真思考起了这一提议:如果将流民中精壮之士编入军队,诚然可以壮大南军力量,还能大大削减流民危害,交由父王批准后施行,又可以堵住他人之口,诚为一举多得之道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