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景堪忧,曹承隐还是想为昭、宣议和献出全力,以竟全功。
只要昭廷皇帝愿意扭转态度,一切尚有可为,而两天后的第二轮谈判,就是他的最后一搏。
他没有想到,现实状况却在这两天内飞快地急转直下。
不知是何原因,曹承隐和王沧的谈判过程“不胫而走”,并被添油加醋地进行描述。
人们纷纷讨论宣国人前来议和,却不打算将侵占来的土地交还给大昭,甚至言辞之间傲慢无比,大言不惭地说踏北之地已经是宣国之领地,岂有退还之理?
而王沧大人身为昭方代表,据理力争,反遭宣国代表强词夺理,最终使双方的首次接触不欢而散。
流传出的宣国人态度显然点燃了群众怒火,他们无不对贪得无厌、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的宣国人深恶痛绝。
连将侵占之地退还给大昭都不愿意,就想和我大昭议和?宣国人何时将我大昭放在眼里?这等鼠辈,还有必要跟他们议和?派兵打就完事了!
这还不算完,更为离奇的是,曹承隐原为昭人、后投降宣国的消息也莫名其妙地流传了出来,这就让大昭民众的怒火空前汹涌,昭廷派人要向宣国割地都没有让他们这么唾弃和恼火过。
曹承隐一个昭人,向宣国人投降就罢了,还为宣国人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就连故国也要欺压。天下无耻之人,无过于此辈也!
义愤填膺的京城民众乌泱泱地杀向了宣国使团下榻的驿馆,大骂昭奸曹承隐是个狼心狗肺的混账,要他赶紧滚出来受死,不然我们就放火烧了这驿馆,把尔等鼠辈都烧个精光!
如若不是卫兵及时赶到,险些就真让民众们点燃驿馆。
就算有卫兵护卫,宣国使团还是不得安生,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成群结队的昭人民众来此叫骂,变着花样地痛斥宣国使团以及昭奸曹承隐。
不知是为避免麻烦还是于心有愧,曹承隐始终没有出面回应过一次。
然而事情仍然不算结束,又有新的传言开始在京城内盛传着。
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宣国的受灾状况达到了多么恐怖的地步,就连饥饿到啃土,最后活活撑死自己的人的惨状都能讲述得详细无比。
还有人说,宣国这次大粮荒是空前的,民间的粮食都被消耗一空,只有军队还能得到勉强的补给,到处都能找到暴露于旷野之上七零八落的尸骨,人相食的情况从未有过的普遍。
像这种类型的消息数不胜数,唯独不知道来源在哪里,不过人们显然对此无心关注。
在这些消息的影响下,人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宣国现在就是一栋破房子,只要自己用力踹上一脚,这座房子就会轰然倒塌,大昭可以通过击破宣国人的方式夺回曾失去的一切。
至于和谈?去他的吧!宣国狗都死到临头了,还做什么美梦呢?
我们大昭要是和那宣国狗议和,完完全全就是正中其下怀,怎么能做出这等蠢事来?无论如何也不能遂了宣国人的愿!要开战!要向宣国人开战!要打响与宣国人的全面战争!
大昭的民间情绪如此高涨,形势将走向何方,似乎也不言而喻了。
尽管已经是箭在弦上,一些人还在为促成和谈、阻止战争到来做着最后之努力,其中就包括高鹤。
高鹤向正明皇帝上书,称王沧所作所为大有故意破坏和谈、引导战争之势,且民间突然高涨起来的反昭求战情绪也存在异常,不排除国外势力干涉之可能,应该采取措施进行严防!
高鹤还向正明皇帝陈奏,议和之事固然不光彩,却是不得不为之事,只有从速完成议和将更多力量用以应对国外危机才是长远之道。
至于战争则是一条充满危险之路,危害过于庞大,实不可取。
陛下应该怀明慎断,时刻以维持国家稳定为重任,而不是铤而走险。
高鹤还要求正明皇帝撤换王沧的代表身份,派遣更为合适的人与宣国方进行交涉。
高鹤急切的谏言,此时已无法打动决心一搏的正明皇帝。
他的打算就是,如果宣国人不接受议和,那就开战吧!
派遣大昭的精兵,一样可以击败宣虏,将踏北失地悉数收回。更何况现在对宣开战已经是民心所向,顺民心而为,从天意而行,安有不胜之理?就让滔滔流水尽情奔流吧!
不过为了安抚高鹤等主和派的情绪,正明皇帝还是做了些调整,不再让王沧继续担任谈判代表的职务,而将该职务立即移交给了礼部尚书蒋羽。
至于和谈的核心要领还是没有改变,宣国人不交割踏北就绝不议和,明面上也算是给高鹤等人一个交代。
等第二次谈判到来时,见到与己方进行交涉的由王沧换成了蒋羽,曹承隐低沉已久的心情终于能够为之一振。
如果昭人更换了态度强硬的王沧,岂不说明和谈一事还有运作的空间?
曹承隐提起十足的专注投入到与蒋羽的交涉当中,和蒋羽接触一阵后,曹承隐立马发现了不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缔王志请大家收藏:(m.2yq.org)缔王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