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阈值”。
“功劳迁移路径”。
“危机转嫁机制”。
“你们说的对,”她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我们不做情绪化的控诉,我们做一场商业案例的复盘。用最直观的数据、最原始的邮件截图、最无可辩驳的时间轴,去还原一个职场‘功劳窃贼’的完整画像。”
她看向李曼,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这期内容的标题,就用苏晴当年在项目庆功宴上,哭着抱住我对全场人说的那句话——‘没有夏姐,就没有这个项目’。”
计划敲定,团队开始高速运转。
帖子发布的前一晚,十点整。林夏给苏晴的微信发去了一条私信。
“你向HR提交那份‘心理评估报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曾经一起带过的那些实习生,现在私下里都管我叫‘疯子妈妈’?”
消息发送成功,对方的对话框上方长时间显示着“正在输入…”,却迟迟没有回复。
次日上午九点整,“反骨”公众号、微博同步发布了一篇名为《“没有你,就没有这个项目”——八年战友,如何将我从功劳簿上彻底抹去》的图文长帖。
帖子没有一句谩骂,却字字诛心。
第一部分,是温情的回忆。
两人初入公司时在工位上的青涩合照、深夜一起在会议室吃泡面的照片、互相为对方写的晋升推荐语截图……每一张图片,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荣辱与共。
第二部分,画风突变。
一张巨大的“成果归属演变图谱”占据了整个屏幕,以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展示了从2023年开始,苏晴是如何在项目汇报、对外宣传、专利申请中,逐步将林夏的名字淡化、替换,最终完全抹除的全过程。
每一处修改,都附上了原始文件与最终版本的截图对比,铁证如山。
第三部分,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文章嵌入了一段经过AI声纹比对的音频。
音频的前半段,是苏晴在内部高层会议上,用冷静克制的语气称“林夏总监近半年来长期焦虑,其判断力已不适合高强度决策岗位”。
而后半段,无缝衔接了三年前,苏晴本人因项目受挫,在绩效申诉会上对着林夏哭诉“我压力大到整夜整夜失眠,夏姐,我快撑不下去了”的录音原声。
同样的“压力”,从自己嘴里说出是脆弱,从别人身上发生,就成了攻击的武器。
文章的结尾,林夏只写下了一句话:“你可以抢走我的位置,但你不该让我们的过去,让‘忠诚’这两个字,变成一个笑话。”
不到四个小时,这篇帖子在所有女性职场社群被引爆!
#闺蜜式背叛#、#职场功劳窃贼#两个话题光速冲上微博热搜前十。
“卧槽!这不就是我那个抢我方案的‘好姐妹’吗?”
“太窒息了!那个音频对比,简直是公开处刑!”
多位天穹网络的前同事、甚至是在职员工,开始匿名或半匿名地站出来,证实苏晴确实惯于“摘桃子”。
“我可以作证,她连我设计的一个PPT模板,都要把最后一页的版权声明改成她的名字!”
然而,真正压垮苏晴的,不是汹涌的舆论,而是一记来自资本市场的重拳。
下午三点,一张照片从某个私密金融圈里流出,并迅速扩散。
照片拍摄于天穹网络的顶层董事会议室,一位头发花白的投资人正指着苏晴,面色铁青地质问:“一个连自己合作八年的战友都能背刺的高管,我怎么相信你能带好团队?你们高管之间的信任成本,现在到底值几个亿?!”
镜头里,苏晴站在会议桌前,脸色惨白如纸,那只曾经在键盘上敲出无数策划案的手,此刻抖得几乎握不住一支签字笔。
就在全场死寂的时刻,她的手机屏幕亮了,弹出一条新的微信私信。
发信人:林夏。
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赢了位置,输了人格。”
苏晴猛地抬头,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看向窗外,仿佛那句话就悬在城市上空,变成一只巨大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摇摇欲坠的她。
同一时间,林夏坐在书房里,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舆论捷报,表情却无悲无喜。
一行新的系统提示,在她眼前缓缓生成。
【系统提示:侦测到目标人物‘苏晴’心理防御已出现崩解迹象。】
【策略建议:暂不追击,留其自噬。
过度的外部压力,有时反而会激发目标的逆反和抱团。】
林夏轻轻合上了电脑。
她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复仇,不是灼人的烈火,而是刺骨的寒冰,让对手在无声无息中,自己冻结,然后碎裂。
夜幕降临,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晓舟发来的消息。
“夏姐,天穹网络刚刚发布了内部全员通告。”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被辞退到被敬畏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