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古代,钟鹏举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即使担了三担柴行六七里路,以他目前的体质也是不堪重负。
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质,除了一些必要的锻炼,没有什么事的话,每天坚持担一两担柴出来卖。
趁此机会钟鹏举小心翼翼走访了多个市场和医馆,了解当地市场行情和中草药情况。
县城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交易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日常必需品,虽然地处鱼米之乡,水产品数量反而很少。
钟鹏举猜测是因为渔业不发达的原因。经济凋敝,没有多少人买得起打鱼船;战争使人口减少,剩下来的人以农桑为主业。
由于南方相对比较少战乱,有的地方米价是一斗十七文钱,而在江淮地区最低时每斗五文钱。
钟鹏举特别留意到市场上并没有精盐出售,售卖的都是颗粒很粗的淡黄色的盐谷。
夏国制盐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时代就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煮海为盐”,管仲推行“官山海”的盐铁专卖政策。汉代出现盐井制盐方式。到了五代十国之前的唐代,海盐制作采用盘铁造盐、聚团公煎等技术。这些都为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精细的盐加工提供了技术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盐的种类有颗盐、末盐、青白盐等。颗盐是河东安邑、解县两池所产,在生产过程中会进行“整饰”,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初步的加工提纯,使盐的颗粒相对规整、纯净。末盐即海盐,产于河北、山东两区。
从制作工艺来说,现时的海盐制作应是延续了以前的煮盐方法,通过煎炼卤水成盐,在煎炼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去除杂质等操作,使得盐的纯度有所提高。
但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沿着原来的轨迹演进。
作为一个穿越者,钟鹏举也留意了一下酒和糖。
杨吴统治的江淮地区是传统农业区,盛产稻米、麦类等作物,为酿酒提供了充足原料。现时的酒以谷物发酵酒为主,如米酒、麦酒等,是民间和贵族的主要饮品。钟鹏举尝试了一下,很淡,酒精度很低,略微有点甜。酒精度数大多在10度至20度之间,类似于现在的甜米酒或醪糟。价格约为10-50文/斗。
钟鹏举打算明天再担柴来卖时买一点回去,现时囊中羞涩,实在不敢“高”消费。
钟鹏举很意外的看到市场里有沙糖出售,但还没有“冰糖”和“糖霜”(绵白糖)。据商贩说杨吴统治的核心区域(如扬州、泰州等地),已经种植甘蔗了。由于战乱频繁,糖的生产和运输可能受阻,导致价格波动。又由于政权割据可能加剧区域供需失衡,现时沙糖按品级分为10-15文/两。
县城里医馆的规模也很小,中草药的数量不多,有的只有十几种药材。看了几家,钟鹏举了解到一般在这之前成书记载的方子以及中药都有,但由于古代信息流通不畅,手段比较落后,大夫好多都是家传的,都是比较偏科的,擅长某一两个或几个领域领域,用几个验方子打天下。
现在这个世界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分裂和割据,药学和医学发展缓慢,如果中间能够按照自己那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出现过隋唐这样的大一统国家,稳定发展两三百年,局面肯定会有很大改观。
根据《夏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概略统计,二十四史中人物的平均寿命,西汉60.5岁、东汉64.5岁,但到了乱世,三国降到57.3岁,(西)晋剧烈下降到52岁。
南朝宋齐梁陈依次分别是54.7岁、55.3岁、56.6岁、59.5岁。
北朝也不高,北魏56.6岁、北齐57.9岁、北周57.6岁。
可见战乱对寿命影响之大。
隋朝国祚短暂,战争频繁,平均寿命只有55.3岁。
到了唐朝,辉煌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平均寿命提高到空前的65.6岁。
五代十国处于乱世,平均只有61.8岁。
宋朝提高到64岁,元朝也是64.9岁。
到了明清两朝,由于和平时间持续较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达到了70.4岁。清朝更是罕见地达到了71.3岁。
同样,清末以来,经历了战争、疾病和饥饿的折磨,到1949年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自二十世纪50年代起全国开展春季防疫运动、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全国卫生机构增加到了10.7万多个,随着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到了1957年,夏国人均预期寿命就达到了57岁。
正当钟鹏举满怀收获的喜悦走出城门的时候。突然一匹马撞到眼前,马上有一道青色的身影,他孱弱的身子一下子躲闪不及被扬起的马蹄踢倒。
只见马上跳下一腰跨一柄宝剑的翩翩公子,分明是青衫飘飘,可却步履轻盈,体态婀娜,体带馨香,吐气如兰,就连女子都自愧不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