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官府里的大人们你们试想,若能在农桑之事上加以发明创造,改良耕种之具,土地的产出必将大幅提升;改良纺织之具,纺织品量将会成倍增加,百姓收入将会成倍增加,百姓的温饱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富翁,于尘世的喧嚣里,将追逐利益奉为圭臬,金银满仓,却满心被铜臭所染;亦不乏众多高官,在权力的漩涡中处心积虑、争权夺利,机关算尽,只为那高高在上的权位。然而,岁月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这些唯利是图的富翁、热衷权势的高官,皆如过眼云烟,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无踪迹。”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专心钻研的发明创造者,虽然从事所谓的‘末业’,但他们心怀苍生,一心扑在对知识的探索、对技术的革新上。如古代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让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他们的发明创造,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造福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名字和功绩,深深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与传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经典被捧至极高的地位,成为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与学术研究的核心。科举取士以儒家经典为圭臬,莘莘学子皓首穷经,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对四书五经的研读、阐释与背诵之中。从童蒙发蒙开始,便在儒家的伦理道德、治世理念的熏陶下成长,力求在科举的道路上崭露头角,步入仕途。”
“相比之下,科技则遭受冷遇,被视为 ‘奇技淫巧’和‘旁门左道’。我们的天文历法虽有一定发展,但多服务于皇家的祭祀、占卜等活动,未能深入探索宇宙奥秘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数学知识也仅在商业贸易、工程建筑等有限领域发挥作用,缺乏系统的理论构建与推广;工匠们凭借经验传承技艺,其技术成果既得不到足够的理论总结,也难以获得广泛传播与社会尊重。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短视,使得科技被摒弃在主流文化之外,无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科技创新,因缺乏重视与资源支持,在历史的长河中黯然失色。”
钟鹏举的高音“喇叭”压住了全场的嘈杂声,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金玉良言!
远见卓识!
虽然“离经叛道”,但令人无法反驳!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人面露思索之色,似在权衡钟鹏举所言;亦有人仍一脸不屑,认为这是离经叛道之语。但无论如何,钟鹏举的这一番话,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在场的大多数是普通的务农老百姓,钟鹏举的话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需要钟鹏举这种为他们着想的人。所以钟鹏举说完,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喝彩。
前天那班年轻的书生此时也被钟鹏举的话震住了。
昨日他们中有人质疑过他,此刻质疑过他的人不再吭声了。他们心底里甚至已经把钟鹏举当成是自己的师长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们当中有一个麻衣书生黄霖高声说道:“就凭鹏举兄投几千贯制造能够帮到老百姓手的农具而不是拿来挥霍享受这一点就可证明他的赤子之心!不管他怎样言过其实,也是难能可贵的!他是吾辈之楷模!”
钟鹏举感激地望了他一眼,此子可用。
书生的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想想也是。
多少有钱人能像钟鹏举一样投身于研发农具中去,帮助他们这些贱民。
说点大话,这个不怪他,年少轻狂,可以理解。
几个少年当中的那个青衣公子微微张着嘴,时不时轻轻地点头,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每当钟鹏举抛出一个新颖的惊人的观点,他的眼睛里就会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明亮而炽热。他像女人一样,他的脸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像是被春日的暖阳亲吻过一般,娇俏又迷人。
司农卿陈大人这边,大儿子陈将军轻声地对父亲说:“钟医师这种人很难得,父亲有帮得到的地方是否可以帮忙?”
陈大人满脸都是对钟鹏举的赞赏,他对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说:“钟医师不是一个可以用常理来推测的人,很奇怪的一个人,我都看不透他,他的智慧、格局和见识与他的年龄和经历不符。但在这世上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真心关心老百姓的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投几千贯来搞农具,但我相信他做这些不是纯粹为了逐利,他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他的这些思想和他的医学理论一样超出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他转过头对那个年轻人说:“老二,你可以向他学习,你跟我回一趟老家后可以留下来跟在他的身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对他很放心,他不会带坏你的。”
陈老二连忙应承下来,他对钟鹏举很好奇,也很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