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钟鹏举示意钟剑平等开始演示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如何犁田。
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到安装完毕准备演示的大家伙铁牛(代耕架)时。
钟鹏举解释道:“这是是一种因耕牛不足,以人力代替畜力牵引的半人工半机械化的耕地工具,适合耕作小块田地,在一块不太长的地头两端相对设两个辘轳,中连长绳,绳置钩环,扣结犁身。当辘轳转动绳索时,犁亦随之前进,功效与七八个牛相当。在牛力缺乏的情况下,可取代牛耕的作用。”
“我们利用自己能制造弹簧的优势,设计一个弹簧储能机构。在木牛的一侧或内部安装一组高强度弹簧,通过齿轮和曲柄机构,在人力推动木牛前进的过程中,使弹簧逐渐压缩储存能量。当需要助力时,释放弹簧能量,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木牛的轮子或耕犁部件,减轻人力负担。”
“我们运用自己已有的齿轮制造技术,采用高效、精确的齿轮传动系统。根据木牛的尺寸和所需动力,设计不同齿数和模数的齿轮,组成多级齿轮传动,以实现合适的传动比,提高动力传递效率,使木牛在耕地时能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耕深要求,获得更合适的转速和扭矩。”
“我们制造并安装一个简单的变速箱,提供不同的挡位选择。采用滑动齿轮式或行星齿轮式变速箱结构,通过操纵杆控制齿轮的啮合,实现铁牛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速度和动力调节。例如,在深耕时选择低速大扭矩挡位,在行走或浅耕时选择高速挡位,提高铁牛的工作效率和适应性。”
“我们使用精钢或熟铁制造耕犁,提高耕犁的强度和耐磨性。对耕犁的形状和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耕作要求,采用可调节式耕犁结构,通过改变耕犁的入土角度和深度,使铁牛在耕作时能更好地破碎土壤、翻耕土地,提高耕作质量。”
“我们采用金属轮毂搭配皮革轮胎的形式。利用金属的强度和韧性制造轮毂,提高轮子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轮毂上安装由皮革制成的轮胎,增加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震动,使铁牛在行走时更加平稳,降低对地面的压强,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还可以在轮子上安装刹车装置,通过杠杆和弹簧机构实现对轮子的制动,方便在需要时控制铁牛的停止和定位。”
“我们还在在铁牛上安装一套基于齿轮和连杆的转向机构。通过在前端设置转向轮,并利用齿轮和连杆将转向轮与操作手柄连接起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手柄轻松控制铁牛的转向,提高铁牛在田间操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我们本来叫它木牛,但我今天演示的采用了我工场生产的特种钢铁,所以今后叫铁牛。”
现场人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提高了很多,毕竟不少家庭都是缺少耕牛的,如果这种机械能够代替耕牛,的确能够帮到很多人的忙。
那几位少年人中,一位身着鲜艳华服的公子满脸不屑,讥讽道:“此小子真狂妄,一个山野村夫,就凭这个架子就能代替耕牛进行耕田?”
“表兄所言有失偏颇。我相信他,他前面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他在机械制造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他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青衣公子平静地说,“久经战争之苦的黎民百姓更需要这种有能力帮助他们摆脱劳作之苦的人。老师你怎么看?”
被他称作老师的正是学堂首席教习的那位故友,只见他鹤发童颜,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对自然的好奇与热忱。他的白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给人一种慈祥与智慧的印象。
“这种喜爱机械制作的人比起只顾死读书不关心实际的读书人对百姓、对社会和对国家更加有用。”这位老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道。
演示开始后,钟鹏举在旁解说道:“一人扶犁,两人扳动辘轳的绞关从而带动绳索拉动犁前进,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此铁牛代替耕牛带动犁,虽然解决了缺牛的问题,但却需要三个劳动力才能操作。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可以考虑与他人共用一台。”
三个人操作的铁牛用了一刻钟就耕完了一亩地。人们对这个神奇的机械结构充满了兴趣,个个感到大开眼界,这种半自动的耕作工具,他们都是闻所未闻的。
人群中的称赞声此起彼伏。
说得再好,不如实际效果来得更有说服力。
前天那个穿素色衣裙的小姑娘此刻站在离钟鹏举最近的地方。她清脆的欢呼声特别悦耳。钟鹏举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这个小姑娘阿容就已经是自己的粉丝了?
当朝司农卿陈汉权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他感慨道:“此代耕铁牛实乃天赐良器!往昔耕作,全靠家中老牛,可牛畜稀缺,饲养照料又费心神,稍有差池,一季农事便要泡汤。如今有了这代耕之铁牛,操作简便,三人就能轻松驾驭,功效竟与七八头牛并驱。农忙时节,大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让农夫能及时播种、耕耘,真是增产增收的保障。即便家中无牛,也能顺利耕作,实乃惠及万民之创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