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农具演示结束后,难得这样笑得合不拢嘴的族长钟良泉与众人回到族内议事大厅小坐。
本来他是趁今日这个时机请族中几位有学问的族老和两位曾在前朝任职的弟弟来鉴定鹏举诗作的。碰巧六弟钟良惠的故友也经过本县作短暂的停留,故邀请其一同前来。
在厅口刚好遇到前来找钟鹏举告别的司农卿及孙医官等一行人,族长连忙邀请大家入座。
请所有人落座后,族长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族里众人心里都不禁微微觉得有点惊奇,自从杨氏占领本地州县之后,最近几年很少见到族长表现得如此的凝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相思》
长相思,在远方。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慈母如兰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钟鹏举手写的三幅诗词被挂在大厅非常显眼的位置上,众人看了一时交头接耳起来,议论纷纷,有人不断地点头称是,有人不断地击节叫好。众人的表情和动作都落在族长的眼里,他心里不由得越来越淡定。
刚落座的司农卿陈大人正在左顾右盼地寻找钟鹏举,当他看到这三首诗时,不由得愕然地站了起来,惊讶地望着族长说:“不知这三首诗出自何位大家之手,风格独特而又成熟,成就斐然,明显与当前的浮丽诗风有根本的区别。这个诗人可以开宗立派了。”
“这三首诗的确是难得的佳作,即使放在最近的几百年来也算是难得一见。这字体也是独树一帜,这些楷体字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一如体型丰满的大汉正襟危坐。”一位留着五绺长须的族老钟春林惊讶地望着族长钟良泉满脸赞赏地说道。
在族里数他读书最多,虽然他淡泊名利,也没有出仕,但他的地位在族内还是很超然的,他的高度评价深得众人的肯定。
学堂的首席教习、前朝的礼部郎中钟良惠颌首道:“诗确实是好诗,一扫前朝及当今奢靡浮艳之风。<静夜思>言简易意骇,妙手拈来,朗朗上口,信口道出思乡之情,可谓妙绝古今。”
钟良惠在族内也是很有地位的,不是因为他曾经为官,而是因为他的学识和人品深为族人所敬仰。
钟良惠接着补充道:“<长相思>古今文人多以其为题目,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留下的作品甚多,但在我看来都比不上这一首。现存的歌辞多是描述思妇之怨,此诗拟其格而诉述相思母亲之苦及相思的执着,令人动容。”
“<游子吟>诗的开头两句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三四句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最后两句采用比兴手法,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全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特邀而来的那位儒雅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江县县令李应武,他本来是没有什么心情来观摩演示的,他应约而来并不是因为族长的面子,而是因为族长的兄长,即钟鹏举的祖父,他们两个有很深的私交。钟鹏举的祖父一直很支持他对江州的治理,曾经对钟传大力举荐过他,使他从一介贫寒书生,做到主簿、县丞,再到县令。
他对这三首诗的面世也感到非常之震撼,他禁不住点评道:“<游子吟>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日后定能广为传诵,流芳千古。”
面对《游子吟》,县令李应武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因为他父亲在他幼时时便死于战火,现在家中与他相依为命的就是年逾六十的母亲。这诗引起了他的共鸣。
那几位少年看了这三首诗,都觉得耳目一新,他们搜索枯肠,一直在猜测究竟是当今哪一位诗词大家的杰作。
当时的诗词大都延续南北朝的风格描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或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而这三首诗在用词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
也因为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时期,也有诗歌创作以战争、离别、思乡等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时期的诗歌还表现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反映了这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