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日
江州城内位于四个城门附近的同一家“盛世商社”的四家商铺开张,每斗米十二文钱,比同行的市场价低三文钱。
城中的老百姓听闻,不少人涌过来购买,但每人买得不多。
第二日。该家商社的米价每斗再降两文钱,又吸引不少人涌过来买米,这次每人买得多了一点。
第三日。徐知诰率领四万大军兵临城下,离城十里开始安营扎寨。该家商社的米价每斗再降两文钱,保持每斗八文钱的价格不变,这次每人购买的量急速增加,有的家庭屯了两三个月的米。
第四日。徐知诰顶着招讨使的头衔计划从临近的鄂州、黄州和舒州调兵三万。同时江州城内流言四起,说这次征讨大军要断水断粮困死江州城。城中老百姓这才如梦初醒,开始疯狂地抢购大米,每家每户准备囤够半年至一年的口粮。
面对疯狂的抢购潮,其它的米行把米价增加一倍调到每斗米三十文钱,而“盛世商社”则把米价从每斗八文钱调回到原市场价每斗十五文钱。并且敞开供应每户限购600斗(一家五口人,够食一年)直到清空库存为止。
其它提价一倍的米行的各大店铺门可罗雀。
全城老百姓基本上都从“盛世商社”那里买到了正常市场价的米,即使战事延续,可保温饱无虞。
“盛世商社”在江州总共销售了52万斗米,平均每斗赚五文钱,总共赚了两万六千两白银。该商社的米都是按照钟鹏举的吩咐去年从江淮地区以及南方周边国家米价最低时以每斗四文钱大量收购过来的。
钟鹏举连忙吩咐商社总管钟华锋趁还未封城,通过多渠道将银两运回钟家村落袋为安。
勾洪也是如梦初醒,遂下令以每斗三文钱的价格从全城其它各大米行那里强制征买军粮十万斗。其它各米行敢怒不敢言,欲哭无泪。
第九十一日
徐知诰率领三万大军兵临江州城下,他带来自己的得力谋士宋齐丘、武将周本和心腹将领柴再用。
宋齐丘,他尽心竭力辅佐徐知诰,提出“率群吏,定民科制,劝课农桑,薄征轻赋,禁止非徭”等治政六条。徐知诰依此执行,使升州地区“民庶丰实,郡邑安堵,律礼修举,庶位公廉,城郭浚固,军器充积,兵士辑睦,人乐为用”。他帮助徐知诰扩大势力,建议用缓进方式逐步取代吴杨政权,建立李氏政权。
周本,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是前吴王杨行密麾下的重要将领。他作战勇猛,善于用兵,为杨吴政权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攻打江西、抵御后梁军队等。
柴再用,是杨吴的着名将领,以骁勇善战着称。他跟随前吴王杨行密四处征战,在攻打宣州、常州等地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为杨吴政权的扩张和稳定立下战功。目前他已投靠权臣徐温,帮助徐温杀死忠诚于杨行密及其儿子的原宣州节度使李遇。
徐温有六个儿子: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但这些亲生的都不如徐温另一个收养的儿子:徐知诰(李昪)。
徐知诰事徐温如亲父,极为孝顺,徐温非常感动,经常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你们虽然是我亲生的,但若论起孝道来,没一个超过知诰的。”
吴王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对徐知诰也偏爱有加,徐温白捡了本是自己养子的徐知诰,杨行密常吐酸水:“知诰这孩子人中俊杰,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诰是养子,他不仅在“孝顺”上强过徐知训他们亲生五个儿子,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云泥。这与五个官二代形成鲜明的对比。
徐知诰坐镇金陵,黜庸进贤,宽简得当,一时间,四方贤士蜂拥来投,其中名头最响的就是洪州人宋齐丘。
宋齐丘素有辩才,有战国苏张之风,其他如王令谋、王翊、曾禹、张洽、徐融、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诰都允以重用,参预政务。徐知诰礼贤下士,慷慨大方,甚得军民士心。徐知诰手下文武云集,徐温对徐知诰大加赞赏,叹为奇才。
讽刺的是徐知诰一开始其实是吴王杨行密的义子。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北上攻濠州(今安徽凤阳),这场战事没什么悬念,很快拿下。值得一提的是,杨行密在濠州遇到一个流浪儿,看到这个小孩长相清秀、眉宇间有股英气,喜欢的不得了,便问:“你是哪里人呀?叫什么名字?你爹娘呢?”
这个孩子大哭:“我是徐州人,今年七岁,无名,爹娘早亡,不知葬在何处,只好浪迹江淮,讨口饭吃。”杨行密见他说的可怜,大动恻隐之心,决定收下这个孩子做义子。
不过杨行密的亲生长子杨渥却讨厌这个孩子,可能主要是因为忌妒,此儿不但长相不俗,特会察言观色,知道怎样讨好杨行密来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反正他是孤儿,无依无靠,唯一可以抱紧的就只有杨行密这条大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