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积容端详着眼前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马楚政权的开国元勋,以智谋和稳重着称手握七八万大军的楚军名将——岳州刺史兼岳州水军都指挥使许德勋,他虽面有颓色和惊惧未定,却仍保持着几分傲骨。
她并未急于发问,而是先令左右为许德勋松绑,以礼相待。此举令在场的将士们颇感意外,却也暗自佩服小将军的气度。
许德勋愣怔片刻,随即拱手说道:“林将军此战大获全胜,许某深感佩服。只是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在下?”
林积容微微一笑,回应道:“许将军乃当今名将,小将林某岂敢有所轻慢。今日之战,非你我私人恩怨,实为国家大计。若许将军愿意弃暗投明,林某愿以礼相待,共谋大业。”
许德勋听罢,沉吟良久,终是长叹一声,拱手答道:“若非天策上将军、楚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愿听从林将军差遣。然而楚地正值主公励精图治,国势日益强盛,我实不忍心背弃。”
林积容微微一笑,似乎她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林积容目光平和,语气却坚定地说道:“许将军重情重义,林某敬佩。但如今局势,马殷作为一位66岁的强势藩王,领导着马楚政权已到达鼎盛。
正所谓盛极而衰。
楚地虽表面强盛,实则暗流涌动。楚王虽有治世之才,可楚地内部矛盾重重,其庞大的家族内部已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暗中角力。
马殷子女繁盛,这既是福气,也为内乱埋下了祸根。
他的众多儿子已经成年并开始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且已开始培植各自势力,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集团,虽然马希声权势最大,但继承顺序并未完全明确,内斗非常残酷,这为未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最大的隐患。
一旦楚王逝去,诸子必然内讧,马楚政权不可避免地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肯定迅速由盛转衰。这是荆州公、百姓军节度使、升润宣三州大都督钟鹏举反攻楚地的最大理由。
(备注:马殷儿子众多,共有数十个儿子。其中在《新五代史》等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5个以上。)
武将专权,马楚政权依靠一批功臣宿将建立,这些将领在地方上拥有较大权力,与中央离心离德。
而我们所谋之事,乃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是顺应天下大势。许将军若只念旧主之恩,而错失这为天下出力的机会,岂不可惜?”
许德勋听后,眉头紧锁,内心似在激烈挣扎。他想不到百姓军已经渗透到楚王内部,掌握了诸多内政情报。
他想起在楚地多年,虽受天策上将军、尚书令、楚王马殷厚恩,可也受到时任判内外诸军事,掌握军事大权,权势熏天的马殷次子马希声的猜忌和排斥。
他也目睹了楚地官场的种种弊病,那些权贵之间的争斗,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林积容所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片刻之后,许德勋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纠结,沉声说道:“林将军所言,许某亦非毫无察觉。然而,背主之事非同小可,许某麾下尚有三万大军在江陵(荆州)城外,实在于心不忍,为了一己之私而弃兄弟们于不顾。”
林积容见状,明白劝降暂时未有转机,根据她与阿仔兄钟鹏举的默契,便点头说道:“许将军尽可慢慢考虑,小将林某绝不催促。你可以带上你愿意带上的数十人自行离去。”
许德勋愕然片刻,最终点头应道:“也罢,既如此,许某便带上数十亲信赶回潭州复命……我对楚地的命运已经彻底绝望,但我还是要尽人事……另外,我命副将和数名将校返回江陵稳住部众。”
他深知江陵已不可能攻下,此次才真正领教了百姓军水陆大军的实力。原来他们一开始在江陵(钟鹏举方改回荆州名谓)是故意示弱,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样子,实则图谋深远!原来是为了拖住他们的围城的十万大军,再伺机乘虚反攻!
他知道经此一战(被伏击),他和他所代表的勇将时代,在钟鹏举这种技术型、体系化的新军事力量面前,被彻底碾碎了。他的绝望,混合着对败局的承认。
百姓军众将领听完许德勋直率的话语,虽未明言,但内心无不钦佩林积容的宽宏大量与坚定自信。许德勋明确表示将返回协助防守潭州,并计划调遣围攻荆州的部队回防潭州,或与后方的朗州和澧州援军联手,共同围攻岳州。
冷峻的支舰队司令陈伟端待许德勋离开之后,详细描述了伏击许德勋的过程。
伏击地点就是小将军林积容根据侦察搜索营建议定下的荆江流域的“调弦口-洪水港”段,更具体地说,是其中的螺山水域。
当林积容的主力对岳州城发起雷霆万钧的攻势前,她心中所虑,绝非仅仅一座孤城。
她深知,围攻岳州的真正凶险,在于来自上游荆州方向,由楚军名将许德勋所率领的数万精锐水陆援军(有可能围攻荆州的五万精锐全部撤回)。若让这支生力军毫无阻碍地抵达岳州城下,与守军内外夹击,林积容的攻城陆军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