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须用更强大的力量反击。
李立仁似乎很满意自己所制造的压抑氛围,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加深了。
他继续推进,语调变得更具批判性,矛头直指儒家推崇的仁政:
“后世每言秦之速亡,辄归咎于严刑峻法,殊不知,恰恰是始皇崩后,继位者未能秉持其‘刚毅果决’之风,导致了权力交接的混乱与妥协,最终动摇国本。”
他目光锐利地锁定扶苏,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评判,
“空谈仁义,犹如在湍急的漩涡中投掷浮木,徒劳无功。尤其在帝国崩解的危局之下,唯有强大的、毫不妥协的集权意志,方能挽狂澜于既倒。可惜---”
他意味深长地拖长了尾音,剩下的话不言而喻——扶苏所代表的“仁政”,就是那无用的浮木,是导致悲剧的软肋!
话音刚落,春秋堂内一片死寂。
李立仁的目光如同两柄淬了寒冰的利剑,穿透人群,牢牢钉在扶苏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挑衅。
那目光仿佛在说:看,这就是你推崇的软弱,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后排一个带点戏谑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沉闷:
“李老师,按您这思路,难不成现代公司HR也得学秦律,迟到一次直接扣光全年绩效外加剃光头游街示众?”
说话的是考古系的张伟,他一脸“我很好奇”的表情,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啊。”
虽然知道他是在试图缓和气氛,但这不合时宜的幽默,却像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溅入了一滴水。
旁边的周悦紧张地拉了拉张伟的衣袖,示意他别火上浇油。
“噗——”
角落里有学生没忍住笑出了半声,又赶紧死死憋住,脸涨得通红。
李立仁教授脸上的肌肉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眉头微蹙,显然对这打断学术严肃性的插科打诨极为不悦。
他维持着涵养,语气却冷硬了几分:
“这位同学,请勿混淆历史语境与现代职场。我们探讨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确保庞大帝国机器高效运转的深层逻辑。”
他不再理会张伟,锐利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扶苏身上,带着更强的逼迫感,
“扶苏同学,你对秦末权力更迭与帝国崩解的深层原因,想必也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关于那位未能有效继承始皇铁腕意志的长公子扶苏,以及他所秉持的‘仁政’理念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一句“长公子扶苏”,被他清晰地吐出,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春秋堂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扶苏。
空气凝固得如同实质。
李立仁这是图穷匕见,要将他架在火上烤!
张伟也意识到自己闯了祸,缩了缩脖子,担忧地看向扶苏。
扶苏缓缓站起身。
他脸上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温和,仿佛刚才所有的锋芒与暗刺都未能伤他分毫。
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从那双深潭般的眸子里看到骤然凝聚的寒星。
“李教授学识渊博,鞭辟入里,令人敬佩。”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寂静的空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杂音,
“对商君、李相的贡献,晚辈亦不敢妄自菲薄。”
他微微颔首,姿态无可挑剔,尽显君子之风。
李立仁眉头微挑,似乎在揣摩他这谦逊之后的意图。
扶苏话锋一转,如同静水深流下的暗涌骤然翻腾:
“然而,”
这两个字说得清晰而有力,
“教授推崇‘效率’,却似乎选择性忽略了其背后累累的白骨与血腥!商君车裂,固然震慑不法;韩非鸩杀,亦显出庙堂倾轧之残酷!秦律严苛,路有饿殍而无人敢拾遗金,此等‘高效’,以万民为刍狗,难道便是治国大道?”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般的铿锵之力,每一个字都砸在听众的心上:
“治国非锻铁,民非顽石!”
这两句如同惊雷炸响!
春秋堂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他话语中蕴含的磅礴力量与悲悯情怀所震撼。
李立仁脸上的从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打断节奏的惊愕和阴沉。
张伟和周悦更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平时温润如玉的扶苏。
扶苏目光如电,直视着李立仁镜片后那双骤然收缩的眼睛,毫不退避:
“秦之速亡,根源何在?非因仁政未曾施行,恰是因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榨干了民心,失了抚育万民之本心!”
“阿房宫未成,骊山陵已起,戍卒叫,函谷举!民心如川,可载舟,亦可覆舟!此非空谈仁义,乃千古颠扑不破之至理!”
他向前迈了一小步,气势如同山岳拔地而起,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责任感融为一体:
“今之华夏,法治为基,此乃现代国家治理之基石,不可动摇。然,法治之外,更需仁政为魂!仁者爱人,以百姓心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2yq.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