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那句饱含失望与沉痛的“苦瓜”,为这场沸沸扬扬的作弊诬陷事件定下了最终的基调。
在宋之舟教授明确表态支持彻查的压力下,以及铁证如山(尤小军崩溃下的指认)面前,学校教导处的处理效率前所未有地高。
第二天上午,处分通告就贴在了学校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
“关于高三(一)班丁云峰、孙志杰、尤小军同学违纪事件的处理决定:
经查,高三(一)班丁云峰、孙志杰同学,指使同班尤小军同学,在第三次模拟考试中,恶意诬陷同班张骑鹤同学作弊,情节恶劣,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破坏考试秩序,造成极坏影响。
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一、给予主谋丁云峰同学留校察看处分,即日起调整至高三(六)班学习,以观后效。
二、给予主要参与者孙志杰同学记大过处分,即日起调整至高三(七)班学习。
三、给予直接实施者尤小军同学勒令转学处分。
望全体同学引以为戒,端正品行,专心学业,诚信应考。
特此通告。
马陵县第一中学教导处
2003年5月9日”
这份通告,在校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留校察看、记大过和勒令转学,尤其是后者,几乎是高中阶段最严厉的处罚之一。这充分显示了校方对此事的零容忍态度。
通告中“主谋”、“指使”、“恶意诬陷”等措辞,也彻底洗刷了张骑鹤的嫌疑,还了他一个清白,并将丁云峰钉在了耻辱柱上。
校内私下流传的小道消息称,原本校方鉴于丁云峰是“主谋”,性质更为恶劣,初拟的处分也是“勒令转学”。
其父丁厚通闻讯后,如遭雷击,连夜提着厚礼,几乎踏破了校长和几位关键校领导的家门,苦苦哀求,甚至搬出了多年“贡献”和“人脉”,再三保证严加管教,就差当场下跪了。
最终,校方考虑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以及丁厚通的“积极态度”和其身份,才勉强网开一面,将处分降格为“留校察看”。
毕竟,“留校察看”虽影响恶劣,但只要高考前不再犯大错,档案上尚不留存,还有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而记大过就比较麻烦了,档案留底,会被审查。
“勒令转学”则意味着几乎与当年高考无缘,实质等同于退学,需自行联系接收学校,次年方可参加高考。
这份来之不易的“宽容”,也让丁云峰父子惊出了一身冷汗,再不敢肆意妄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八个字,在此刻显得意味深长。
至于尤小军,则毫无悬念地成了这次阴谋的牺牲品和替罪羊,前途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自此以后,丁云峰、孙志杰等人在校园里但凡远远看见张骑鹤,立刻如同老鼠见了猫,要么慌忙低头绕道而行,要么立刻转身改变路线,生怕与他有任何视线接触。
他们算是彻底领教了这个平日看似沉默的同学的厉害,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冷静和一旦反击就直击要害的狠辣,让他们从心底感到畏惧。
这场惨败的教训,足够他们记到高考结束。
风波就此告一段落。
处理完学生事务,宋之舟教授此行的主要目的才正式提上日程。
他特意找单聪主任要了张骑鹤近期几次考试的答卷复印件,尤其是语文作文部分。
在校长办公室,他与秦校长、单主任以及闻讯赶来的刘彩凤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宋教授仔细翻阅着张骑鹤的试卷,尤其是那篇引起巨大争议的《目标》作文原件,眼中不时流露出惊叹和赞赏。
他对张骑鹤的文学素养、思辨深度和知识广度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其天赋异禀,是难得一见的文科好苗子。
“秦校长,单主任,刘老师,”
宋之舟放下试卷,语气诚恳,“不瞒各位,我这次来,除了学术交流,也是存了私心,想亲自了解一下张骑鹤同学的情况。上次在超市开业典礼上,他的一番见解就让我印象深刻。今日再看他的文字,更是确信无疑!这孩子,在经管社科方面的潜力和悟性,远超同龄人,甚至不输很多大学生!”
“我以金陵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的身份,诚挚地希望,张骑鹤同学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能重点考虑我们学院!无论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还是相关专业,我相信他都能大有作为!届时,我愿意向学校积极推荐!”
得到宋教授如此高度的肯定和明确的“邀请”,秦校长和单主任脸上都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
这不仅是张骑鹤个人的荣耀,也是马陵一中的光彩!
刘彩凤更是激动得眼眶微红,自己学生的才华终于得到了顶尖学者的认可!
宋之舟在离开前,特意又见了张骑鹤一面,当面鼓励了他一番,并再次留下了联系方式,叮嘱他高考后务必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