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阁楼狭小的气窗,在布满灰尘的地板上投下一块斜斜的光斑。周瑾瑜靠坐在墙角,几乎保持了这个姿势一整夜。他没有睡,也无法入睡。胶卷贴身藏在他的内衣口袋里,像一块灼热的炭,时刻提醒着他肩负的重任和眼下的危局。
更让他心神不宁的,是婉茹。
他必须去确认她的安全,至少,要远远地看上一眼,确认公寓的情况。同时,他需要观察那个紧急标记点,看婉茹是否留下了任何信号。
他不能等到正午接头时间再行动。他需要提前侦察,确保自己前往接头地点的路线是相对安全的,也要确认公寓那边没有布下明显的陷阱。
他仔细检查了随身携带的武器——一把小巧而可靠的勃朗宁手枪,弹匣是满的。又确认了伪装用的衣物,一件半旧的灰色长衫,一顶常见的礼帽,能很好地融入清晨街道上为生计奔波的人流。
他像一只昼伏夜出的动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藏身的阁楼,融入哈尔滨清晨渐渐苏醒的街道。他没有选择直接靠近公寓,而是绕了一个大圈,来到了公寓楼对面街区的另一栋建筑。这栋楼地势稍高,有一个开放的屋顶平台,是远距离观察公寓情况的理想位置。
他伪装成一个早起透气、活动筋骨的住户,慢悠悠地走上平台,靠在栏杆上,目光似乎随意地扫视着远方,但焦点始终锁定在对面那栋熟悉的公寓楼。
他首先看的,就是顾婉茹可能留下标记的那块墙砖。
距离有些远,但他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睛,还是在那个熟悉的位置,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白色痕迹。
一个“x”!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
婉茹留下了危险信号!这意味着公寓已经被监视,或者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警告他切勿靠近!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上头顶。他强迫自己冷静,目光缓缓移动,更加仔细地审视着公寓楼周围的环境。
街角那个卖烟的小贩,似乎过于关注公寓门口,而不是他的生意;对面二楼一扇始终紧闭的窗户,窗帘的缝隙后,似乎有镜片的反光一闪而过;还有一辆黑色的福特汽车,停在不远处的巷口,车里似乎有人……
清水一郎果然布下了天罗地网!
周瑾瑜的心沉到了谷底。婉茹现在就像被困在笼中的鸟,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而他自己,也因为这次侦察,冒险暴露在了外围。
他必须立刻离开这里。
就在他准备转身的瞬间,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公寓三楼那个熟悉的窗户。窗帘紧闭着,和他离开时一样。
突然,窗帘被轻轻撩开了一角。
虽然距离很远,但他几乎能感觉到那双熟悉的眼睛 behind the fabric。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窗后,停留了短短几秒,似乎只是在确认天色,随即,窗帘又被轻轻合上。
是婉茹!
她看起来是自主活动的,至少表面上是自由的。这个发现让周瑾瑜紧绷的心弦稍微松弛了一点点。只要她还活着,还能活动,就还有希望。
他不敢再多停留,迅速而自然地离开了屋顶平台,如同水滴汇入河流,消失在渐渐增多的人流中。
确认了婉茹暂时安全(尽管处于监视之下),以及公寓区域的危险状况,他现在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下一个,也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将情报送出去。
他回忆着紧急接头程序的所有细节。时间:正午十二点整。地点:圣索菲亚教堂广场。接头方式:他手持一份当日的《滨江日报》,坐在广场东侧的长椅上“阅读”。联络员会是一个戴棕色鸭舌帽、手提藤编行李箱的男人,会过来问他时间,并对上暗号。
这看似简单,但在目前全城可能都在秘密搜捕他的情况下,无异于刀尖跳舞。
他需要计算好时间,选择最隐蔽的路线抵达教堂广场,并且要确保自己不被跟踪。他利用城市复杂的小巷和早市的人流作为掩护,不断变换方向和速度,时而驻足观看街边摊贩,时而快速穿过马路,用尽了一切反跟踪技巧。
上午十一点四十分,他抵达了教堂广场附近。他没有直接进入广场,而是先绕到广场背面,从一个卖俄式列巴(大面包)的小摊贩那里,买了一份《滨江日报》,并顺便观察了一下广场的大致情况。
广场上人来人往,有散步的俄国侨民,有匆匆路过的中国市民,也有少量的日本兵巡逻队。表面上看,一切如常。
他注意到广场东侧确实有一排长椅。他需要选择一个既能观察全局,又相对不那么显眼的位置。
十一点五十五分,他压低帽檐,拿着报纸,步履从容地走向广场东侧,在一个靠近灌木丛、视野相对开阔的长椅一端坐了下来。他摊开报纸,似乎专心阅读,但眼角的余光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广场上的大钟指针,缓慢而坚定地走向十二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谍战:哈尔滨1941请大家收藏:(m.2yq.org)谍战:哈尔滨1941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