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柱一行被雷霆扣押,暂时震慑了州府的直接干预,但林牧之心知肚明,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与雍州官面的裂痕已难以弥合。眼下,唯有尽快扑灭疫情,全力备战,以实力争取喘息之机。
防疫工作在他的铁腕推行与苏婉清的精细调度下,成效日益显着。新增病例锐减,隔离区秩序井然,百姓逐渐从恐慌中恢复,对“煮沸饮水”、“肥皂洗手”、“石灰消毒”等新规从抵触变为习惯,甚至自发监督。
然而,疫情虽控,留下的创伤却深。许多病愈者身体虚弱,急需调养;更有部分重伤员及因疫情耽搁的其他病患,挤在简陋的县衙医馆内,缺医少药,环境污秽,哀鸿遍野。传统的医馆郎中对大规模伤病处理缺乏经验,效率低下。
这一日,林牧之巡视至临时充作医馆的城隍庙,只见伤患杂乱无章地躺卧一地,呻吟不断。仅有的两名老郎中忙得焦头烂额,学徒穿梭其间,递送着未经严格区分的汤药,绷带污浊,重复使用,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腐臭气味。
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击中林牧之——若此时北狄大军压境,战事一起,伤员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以此种医疗水平与环境,非战斗减员必将极其惨重!寒川本就兵力薄弱,岂能承受如此损耗?
“必须改革!”他心中警铃大作,“建立一套高效、规范、洁净的伤病救治体系,刻不容缓!”
他立刻返回工坊,召来郑知远、苏婉清及工坊内几位略通医术的工匠(工坊平日亦有工伤处理)。
“疫情虽缓,伤患犹存。若战事爆发,伤亡必众。现有医馆,杂乱无章,易生交叉感染,效率低下,无异等死。”林牧之语气沉重,“须立‘伤兵营’,行新规!”
他取来纸笔,飞速写下条陈:
一、分区管理: 将伤病营严格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处置区)”、“污染区(重症隔离)”、“康复区”。伤患按伤情轻重、是否传染分区安置,严禁随意流动。
二、人员分工: 设“医官”负责诊断处方,“护工”负责换药护理,“杂役”负责清洁搬运。各司其职,减少交叉。
三、消毒隔离: 所有医疗器械(刀剪、针砭)使用前后必须以沸水或烈酒严格消毒。绷带、纱布一律使用工坊新制“消毒棉布”(经沸煮暴晒),严禁重复使用。医护接触不同伤患前后,必须以肥皂洗手或以烈酒擦拭。
四、记录巡查: 每名伤患建立简易“病历”,记录伤情、用药、变化。医官定时巡查,护工记录体征(体温、脉搏——林牧之解释了简易测量法)。
五、集中制药: 由苏婉清统一调度药材,工坊设“制药坊”,按方大规模煎煮汤药,统一分发,确保药效与卫生。
六、后勤保障: 确保伤兵营饮食洁净(煮沸之水、熟食),被褥常洗常晒,污物及时清理焚烧。
这套流程,融入了现代战地医院与传染病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此时代,无疑是革命性的。
郑知远与苏婉清听得目瞪口呆,虽觉匪夷所思,但细思之下,又觉条理清晰,极富道理。
“此法大善!”郑知远首先赞同,“若能施行,必能活人无数!于军心士气,亦是大振!”
“婉清即刻调配物资人手!”苏婉清毫不迟疑。
说干就干。林牧之亲自选址,将工坊边缘一处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库房区改造为“寒川伤兵营”。郑知远调兵卒协助清理布置,划分区域。苏婉清筹集药材、棉布、烈酒、肥皂,招募略通文墨细心之人担任护工记录员,并亲自培训简易护理与消毒流程。
林牧之则对两名老郎中和几位略懂医术的工匠进行“培训”,强调分区、消毒、记录的重要性,甚至传授了一些简单的清创缝合、骨折固定技巧(远超时代水平),令郎中大开眼界,惊为天人。
数日后,寒川伤兵营正式启用。所有原有伤患被转移至此,按新规管理。
效果立竿见影!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交叉感染明显减少,伤患情绪稳定,康复速度加快。两名老郎中从最初的疑虑变为由衷赞叹:“二少爷此法,真乃杏林圭臬!活人无算!”
消息传开,民心愈安。百姓见工坊连伤病救治都如此用心规范,对林牧之的信赖达到新高。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伤兵营步入正轨,寒川渐渐从疫情中恢复元气之时,一骑快马带着滚滚烟尘,疯狂冲入寒川县城,直扑县尉府!
“报——!紧急军情!北狄前锋游骑已出现在北面五十里外的黑风峪!烧杀抢掠!雍州边军一触即溃!狄人大股骑兵正全速南下!兵锋直指寒川!预计...预计最快三日即至!”
驿卒滚鞍下马,声音嘶哑,浑身浴血,呈上沾血的军报!
“什么?!”郑知远接过军报,只看一眼,便脸色剧变!
最坏的预感,成了现实!北狄,真的来了!而且来势如此凶猛!雍州边军竟如此不堪一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请大家收藏:(m.2yq.org)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