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由他闹吧。”
他眼皮都未抬,语气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
“看来…这厮是吓破胆了。”
师爷抹了把汗,急道:
“老爷,那我们…怎么办?”
郑四维放下茶杯。
“怎么办?”
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讥诮的弧度,抬眼望向窗外。
“急什么?”
-
提督行辕幕府的十局逐渐开始运转。
选拔人才、招募新兵、整编降军、清查田亩。
各项事务千头万绪,却又在一种高效的节奏下稳步推进。
武昌乃至整个湖广,都仿佛一架被重新上紧发条的机器,迸发出久违的活力。
就在这百废待兴之际。
两项被他视为“百年根基”的计划,也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日程。
那便是“湖广格物学堂” 与 “武昌军事学堂” 的筹建与招生。
湖广格物学堂,这所学堂的选址。
定在了原楚王府名下的一处颇为宽敞、景致清幽的别业。
学堂大门上方。
已悬挂起了邓名亲笔题写的“湖广格物学堂”六个大字的匾额。
字体遒劲有力。
门旁贴着由教化局与营造局、火器局、船运局联合发布的招生告示。
内容既古雅又透着前所未有的新意,但仔细看去。
告示旁还另附有一行醒目的朱批大字:
“本学堂诸生,须身家清白,入学即入军籍,严守机密,违者以军法论处!”
“夫格物致知,穷究物理,乃强国富民之本。”
“今设湖广格物学堂,招募有志之士,不限出身,凡年十三以上、二十五以下”
“心智灵巧,或通文墨,或精匠作,皆可应试。”
“然,须有保人具结,经军机局情报处核准身世清白,方可入围。”
“学堂学制四年,循序渐进,以奠根基:
“其所接触之图纸、配方、工艺,皆列为 ‘甲等机密’ ”
“生员需立下血誓保密,并有监察官随时督察。”
“所有笔记、演算草稿,课后一律收缴,统一保管或焚毁。”
这则告示在引发好奇的同时,也透出一股森严的气息。
选拔过程中,除了考察能力,军机局情报处 的人员会暗中介入。
对每一位入围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严格核查。
确保其身家清白,与清廷或其他潜在敌对势力无染。
与此同时,武昌军事学堂的保密措施更为森严。
军事学堂直接设在了城外原清军一处经过改造、戒备森严的废弃大营。
外围增设了岗哨和巡逻队,闲杂人等根本无法靠近。
其招生告示明确要求:
“所有学员,无论来源,入学即视为入伍,授‘见习都尉’衔,受军法约束。”
选拔过程中,忠诚度的考察被置于首位。”
“原清军降卒出身者,需有原主官联名担保,并通过情报处的反复盘查与甄别。
学堂内部实行严格的分级授密制度:
基础兵法、队列、体能训练对所有学员开放。
涉及到学堂所授的新式战法、步炮协同细则、密码通信。”
“以及基于真实地图的沙盘推演 等核心内容。”
“则仅对经过长期观察、确认为忠诚可靠的“核心学员”传授。
所有教材学员不得带出指定教室,课后回收。
学员与外界的通信受到严格审查,休假也受到限制和监管。
邓名对两所学堂的负责人再三强调:
“此二堂,乃我军未来之命脉所系!”
“所授所学,皆是我军超越诸敌之根本!”
“宁可进度慢一些,选拔严十分,也绝不可让机密外泄!”
“我们要培养的,是绝对忠诚、能守口如瓶的自己人!”
如此一来,湖广格物学堂与武昌军事学堂。
在诞生之初,便被套上了坚固的保密措施。
尽管那“身家清白”、“情报处核准”、“入学即入军籍”, “严格保密”的条件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依旧是人头攒动,热度远超想象。
有三个最大的原因
其一:全免学费,供给食宿。
在这乱世,读书识字对于绝大多数平民乃至贫寒之家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
而在这里,不仅不收一分钱的学费,学堂甚至还提供统一的住宿和三餐!
光是“免费教你读书识字,还管饭”这一条。
就足以让无数有心向学却无力支付的年轻人和其家庭怦然心动。
甘愿承受那严格的限制。
其二,设立优渥奖学金。
告示中明确写道:
“每岁终考,各科名列前茅者,可得‘格物优才赏’或‘军校锐士赏’。
赏银五两至二十两不等,并予嘉奖通报。”
这笔钱对于贫寒学子而言,足以补贴家用。
甚至改变家庭境况。
这不仅是物质激励,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激励着学子们刻苦钻研,力争上游。
其三,毕业即授职,前程似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铁血山河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铁血山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