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雨季来得比预期更早。
周远站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听着雨点敲打铁皮屋顶的轰鸣声,面前摊开的地质勘测图已经被红笔圈画得密密麻麻。沼泽地带的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困扰项目组整整两周了,各种常规方案都收效甚微。
周工,又失败了。王工推门而入,浑身湿透,手里拿着最新的监测数据,加长桩方案只坚持了48小时,沉降又开始了。
周远接过数据表,眉头紧锁。屏幕上的视频通话窗口里,设计院的几位专家也在摇头。
除非换路线,否则...视频中的李教授欲言又止。
不可能换路线。周远斩钉截铁,红树林保护区就在北侧,南边是村落。这个标段必须直穿沼泽。
讨论持续到深夜,方案一个个提出又被否决。当最后一位专家下线后,周远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被雨水模糊的夜色。手机震动,是母亲发来的信息:你爸非要我拍这个给你。
附图中,是一张泛黄的图纸照片,边角有咖啡渍和多次折叠的痕迹。周远立刻认出这是父亲珍藏的青藏铁路某涵洞设计图。图纸空白处,父亲用颤抖却依然工整的字迹写着:沼泽涵洞,1987,排水坡度调整后成功。
周远眼眶一热。父亲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却仿佛洞悉了他此刻的困境。他放大图片,仔细研究父亲当年的修改细节——在涵洞底部增加了一组特殊角度的排水孔,形成自清洁系统。
一个想法如闪电般划过脑海。周远抓起笔,在之前的桩基设计图上疯狂修改——如果给每根桩加上类似的排水通道,不仅能加速地基固结,还能防止有机质淤积...
王工!周远冲出办公室,敲响了隔壁的房门,我们需要重新做一组试验!
三天后,改良后的桩基在试验段表现惊人。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同时,施工效率还提高了30%。
太神奇了!马来西亚工程师阿米尔看着监测数据,这些斜向排水管像给地基装了呼吸系统
周远笑着点头:这是我父亲三十年前的创意。他打开手机,想给父亲看试验成功的视频,却发现有一条未读信息。是母亲两小时前发来的:你爸今天能说完整句子了,他问你的沼泽怎么样了。
视频接通后,父亲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上,比上次看起来精神多了。背景是家里的书房,周远能看到墙上挂着的那些工程照片。
爸,看这个!周远翻转镜头,对准试验段,您的方案成功了!
父亲的眼睛亮了起来,嘴唇微微颤抖。康复中的他语言功能还未完全恢复,但右手已经能做一些简单动作。突然,他拿起一支铅笔,对着镜头轻轻敲了三下。
周远瞬间哽咽。这是老铁路工人的传统——三声敲击表示验收通过。小时候,父亲每次完成重要项目回家,都会用这种方式敲门。
谢谢爸...周远抹了把脸,等项目结束,我带您来看这条铁路。
父亲缓慢但坚定地点头,然后指向书房某个角落。母亲会意,走过去取下一个旧皮箱。打开后,里面整齐摆放着父亲职业生涯的——各种工程笔记、计算书和老式工具。
他要给你看这个。母亲举起一本发黄的笔记本,内页是密密麻麻的手写公式和草图。
周远认出那是父亲早期研究软土地基的笔记。其中一页被特别标记,上面写着:有机质沼泽,孔隙水压力扩散模型,1989.5——正是杭州基坑事故发生的月份。父亲在那场事故后改进了这套理论,但从未发表。
爸...周远声音发紧,您是想让我...
父亲点头,手指点了点太阳穴,又指向屏幕,仿佛在说:用我的经验,但要走你自己的路。
挂断视频后,周远彻夜未眠,将父亲的理论与最新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热带沼泽的地基处理新方法。天亮时分,当他把成果分享给团队时,连一向苛刻的英国专家James都赞叹不已。
周,这应该写成论文!James兴奋地说,你父亲的理论超前了时代至少二十年!
周远摇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铁路建好。论文...等通车后再说吧。
一个月后,项目迎来重大节点——首段沼泽区铁路顺利铺轨。庆祝仪式上,周远被安排发言。站在话筒前,他看着台下不同肤色的工程师们,突然改变了准备好的讲稿。
今天我想讲一个故事,他的声音在雨中清晰可闻,关于一位老工程师和一张泛黄的图纸...
他讲述了父亲如何在青藏高原的帐篷里修改涵洞设计,如何在杭州事故后潜心研究,又如何在中风后依然惦记着千里之外的工程难题。台下渐渐安静,有人开始偷偷抹眼泪。
我们常以为工程是关于混凝土和钢铁的,周远举起父亲那张图纸的照片,但其实,它是关于传承,关于那些一代代工程师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今天这段铁路,就是这种传承的见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