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救了我一命。吴雅楠平静地说。
周远迅速起身:还有最后一台千斤顶。
当所有支撑设备就位并加压后,大楼的晃动似乎减轻了些。吴雅楠监测着位移数据,点头确认:起作用了。
就在这时,无线电突然传来清晰的呼叫声:有人听到吗?这里是应急救援队!
台风眼终于过去了。当救援队找到他们时,周远和吴雅楠正背靠背坐在设备间地板上,疲惫但安然无恙。吴雅楠的笔记本摊在膝头,上面是两人共同计算的结构加固方案。
三天后,台风完全过境。云端之塔虽然受损,但主体结构安然无恙。初步调查证实了周远和吴雅楠的判断——幕墙扣件不达标是主要原因。
事故汇报会上,当被问及为何能提前发现风险时,周远简单回答:经验加数据。他没提避难间里的对话,也没提那本揭示真相的笔记本。
会议结束后,吴雅楠在走廊拦住了他:她递过一个长长的纸筒。
周远打开,发现是云端之塔的原始设计图,上面有吴雅楠的亲笔签名和一行题字:给真正理解这座塔灵魂的人。
为什么给我这个?周远不解。
因为只有你知道它有多坚强,也了解它有多脆弱。吴雅楠罕见地微笑,就像我们工程师一样。
她转身离去,背影依然挺拔优雅。周远突然想起什么,追上去:等等,那天你说笔记本比命重要,为什么?
吴雅楠回头,眼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因为那上面记录着我作为工程师的良心。如果失去了它,我活着也不过是个技术官僚。
一个月后,云端之塔完成修复重新开放。周远被调往新的项目,临行前他去了趟顶层观景台。站在曾经险些崩塌的角落,他看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人类工程技术的伟大与脆弱。
手机震动,是吴雅楠的信息:听说你要去肯尼亚?我正好负责那个区域的几个设计。咖啡还是茶?
周远笑着回复:咖啡,加两份数据一份谨慎。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历经考验的建筑,转身走向电梯。无论下一个项目在哪里,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对技术的追求,对安全的执着,以及那些看似对立实则同行的同行者们。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