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像闪电击中了周远。他想起云端之塔里上班的白领,想起将来会乘坐这条铁路的非洲家庭...工程师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无数普通人的生命安全。
我明白了,爸。
对了,父亲似乎想起什么,你那边是不是有个叫卡玛乌的实习生?
周远惊讶父亲怎么会知道。原来卡玛乌曾给父亲写过信,请教一些工程问题,两人一直保持联系。
那孩子不错,父亲评价道,既有专业素养,又懂得尊重本土智慧。这样的工程师才是未来。
挂断电话后,周远做了决定。他连夜起草了一份技术评估报告,详细说明任何标准降低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追赶进度的替代方案——增加班组、24小时轮班施工。
第二天,当周远将报告交给姆旺吉时,对方脸色阴沉:周先生,您这是不给总统面子啊。
正相反,周远不卑不亢,确保铁路长期安全运行,才是对总统和肯尼亚人民最好的尊重。
会议不欢而散。周远知道,自己可能已经搞砸了这个项目,甚至会影响公司在非洲市场的声誉。但奇怪的是,他内心异常平静,仿佛卸下了重担。
回到项目部,周远将父亲的老工程手册交给卡玛乌:帮我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怎么样?加上你们本地的工程经验,做成一本东非版手册。
卡玛乌瞪大眼睛:这...这太珍贵了!
知识就该分享。周远笑了笑,再说,你和我爸都成笔友了,不表示表示怎么行?
三天后,当周远正准备接受总部问责时,转机意外降临。马库尤长老带着十几名部落青年来到工地,声称要帮中国朋友赶工期。更令人惊讶的是,督察长姆旺吉也跟来了,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周先生,您的坚持赢得了尊重。姆旺吉尴尬地解释,总统得知部落长老也支持您的方案后,决定尊重专业技术意见。
原来,马库尤长老在部落议会上力挺周远,称他是真正懂得倾听土地的人。在肯尼亚,部落长老的意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工期危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更让周远惊喜的是,材料短缺问题也随着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而化解——当年云端之塔的问题钢材供应商陈总,如今已经改行做建材贸易,专程运来一批优质钢轨支援项目。
周工,给我个赎罪的机会。陈总握着周远的手说,这些年我每晚都做噩梦,梦见不合格的钢材害死人...
铁路建设重新步入正轨。周远将中国工程师的严谨与当地传统智慧相结合,创造了不少因地制宜的创新方案。卡玛乌则成了两种文化间的桥梁,他不仅翻译了周父的手册,还录制了马库尤长老的土地之歌——那些包含地质经验的古老歌谣。
通车前夜,周远独自巡查全线。在最后一处道岔前,他遇到了马库尤长老。老人正用传统方式铁轨,但这次周远不再质疑,而是静静旁观。
周先生,长老做完仪式后说,这条铁路会活很久,因为它尊重了土地的意愿。
谢谢您的帮助。周远真诚地说。
长老从脖子上取下一枚骨制护符挂在道岔上:这是我给铁路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个老土地守护者对工程师的敬意。
当第一列试运行列车鸣笛驶过时,周远和数百名建设者站在线路两旁。让他意外的是,最激动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沿线部落的居民们。老人们跪地祈祷,妇女们唱着歌,孩子们则兴奋地追逐着火车,小手抚摸着闪亮的钢轨。
卡玛乌拿着一个小录音机跑到周远身边:周工,录点什么吧!这是历史性时刻!
周远对着麦克风想了想,突然用刚学会的斯瓦希里语说:工程师的荣耀,在造福普通人的生活里。这是父亲那句话的翻译,也是他此刻最真实的感受。
回营地的路上,周远的手机响了。是张振国的信息:干得好。集团决定由你负责中亚铁路项目,三个月后开工。
周远望向远方。夕阳下,铁轨反射着金色的光芒,如同通往未来的桥梁。那里有新的挑战等待着他,有新的故事即将展开。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知道——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真正的工程师的血液。
而这条横贯东非的钢铁长龙,将永远见证着中国工程师不仅带去了技术,更带去了对土地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正如父亲那本泛黄手册扉页上写的那样:工程之道,在于匠心,更在于良心。
本篇终章,下一篇是另外一个故事,第二篇高原之光。除了周远这个名字与第一篇章一样,故事剧情无关联!!!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