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获得通过。接下来三周是艰苦的现场作业。周远和各国工程师轮班乘破冰船前往事故点,在极夜、强风和极度低温中指挥安装保温系统。
最艰难的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五度,保温罩的液压系统冻结失效。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周远想起了小格桑的护身符和多吉次仁传授的技巧。
用雪!他指挥团队在关键节点堆砌雪墙,雪是极佳的天然隔热材料!
汉斯目瞪口呆:你这是要回到石器时代吗?
周远边干活边解释,是借鉴因纽特人的方法。雪砖之间的空气 pockets 能形成绝热层。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土方法确实起了作用。加上周远设计的电热系统逐渐恢复,焊接工作得以继续。
我必须道歉。当晚在破冰船的餐厅里,汉斯递给周远一杯伏特加,我总认为高技术才是解决方案。
周远举起酒杯:最好的工程往往是科技与传统智慧的混血儿。这是我妻子教我的。
修复工作比预期提前一周完成。在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伊万诺夫博士特意请周远站在中间:这位中国工程师的动态保温罩和雪墙创意,为我们节省了宝贵时间。
记者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但周远只想着尽快回家。当被问及灵感来源时,他展示了小格桑做的护身符:我的女儿说这里面有家的力量。实际上,真正的力量来自融合——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就像我们修复的管道一样,连接不同的世界。
回国的飞机上,周远翻看着手机里小格桑发来的几十条语音消息和卓玛的每日简报。研究中心的新项目、岗仁村小学的生态课、家里那只康复的藏羚羊幼崽...平凡而珍贵的生活细节。
当飞机降落在拉萨机场时,周远透过舷窗看到停机坪上拉着巨大横幅的卓玛和小格桑——欢迎英雄爸爸回家。横幅旁边,还站着老村长多吉次仁、王铁军、林涛和整个研究中心团队。
走出舱门的那一刻,高原的阳光如常温暖,小格桑的拥抱如常热烈,卓玛的吻如常甜蜜。周远知道,北极的冒险只是插曲,而这里——在家人与同事的环绕中,在工程与生态的交汇处——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爸爸!小格桑迫不及待地宣布,我和妈妈要跟你一起去北极下次!我们要建一个会呼吸的管道
周远大笑,将女儿高高举起:为什么不呢?有了我们的小小生态工程师,一切皆有可能。
远处,青藏高原上的输电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大地向天空伸出的手臂,稳固而温柔,坚定而包容——正如最好的工程,也如最好的人生。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