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集团?周远猛地抬头,确定吗?
千真万确。姬彪飞去年秘密访问过ST的瑞士研发中心。林妍咬着嘴唇,更糟的是,他们给三个技术骨干开了双倍工资,小张有点动摇...
话音未落,帐篷外传来一阵骚动。周远冲出去,看到矿坑方向腾起一团尘雾。对讲机里传来小张急促的呼喊:塌方区扩大!A3支柱陷入地面!
周远抓起工具包就跑,高原反应让他的视线边缘发黑。赶到现场时,景象令人心惊——上午还稳定的塌方边缘正在缓慢下沉,一台价值百万的液压支柱已经倾斜成45度,随时可能被吞没。
停用所有支柱!周远命令道,清场!所有人退到安全线外!
让我看看。郑毅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他跪在塌方边缘,将一根金属探针插入地面,然后贴上耳朵听了几秒,不是整体塌陷,是地下冰层局部融化形成暗河。你们的支柱重量加速了过程。
姬彪飞带着他的团队也赶到了现场。看到倾斜的支柱,他吹了声口哨:看来中矿的不太适应高原啊!他转向郑毅,老郑,准备我们的热棒系统,明天就——
热棒会加速融化。郑毅冷冷地说,这里需要的是排水和加固,不是加热。
姬彪飞脸色一沉:你确定?
郑毅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周远:二十年前,我父亲用牦牛毛编织的网加固过类似的塌方。
周远脑中灵光一闪:纤维加固!他转向林妍,把我们备用的碳纤维网全拿来,还有速凝剂!又对小张说:调整所有支柱的压力值,减少地面接触压强。
姬彪飞皱眉:你们要干什么?
解决问题。周远已经跳下塌方区,开始测量下沉范围,郑工,我需要知道暗河的流向。
接下来的六小时,在零下十五度的寒风中,周远团队和郑毅配合完成了一场惊险的抢险作业。他们先用碳纤维网覆盖塌方区,注入速凝剂形成临时支撑;然后重新调整液压支柱的位置和压力,使其重量均匀分布在加固后的区域;最后在郑毅指引下,挖了一条导流沟将融水引出危险区。
当最后一台支柱被稳住时,已是深夜。周远精疲力竭地坐在雪地上,手指因寒冷而失去知觉。郑毅递给他一壶酥油茶:你老师当年也是这样,不听劝,非要亲自下矿。
周远捧着温热的茶壶:张工在西藏时,提到过ST集团吗?
郑毅的目光变得深邃:他死前一周,收到过瑞士寄来的岩石样本。很生气,说有人偷梁换柱他指了指地质图上的问号,他要找的不是铜矿,是这个。
周远正要追问,林妍匆匆跑来:周工,姬总监说要开紧急会议,关于...关于合作方案。
会议室帐篷里,姬彪飞正在投影前侃侃而谈。屏幕上显示着龙腾-中矿联合技术方案的标题。
...所以单纯支护已经不够了,必须主动控制冻土层。姬彪飞指着效果图上插入地下的金属棒,我们的地热系统可以精确调节冻土温度,与天工系统形成完美互补。
周远注意到方案书角落的小字标注:技术来源:ST集团专利授权。他站起身:姬总监,ST的热棒技术在高寒地区有十二起事故记录,都是因为——
改良过了。姬彪飞不耐烦地挥手,关键是,董事会已经原则同意联合方案。杨总明天就到拉萨。
会议室一片哗然。周远握紧了口袋里的地质图。事情越来越清楚:姬彪飞背后是ST集团,而他们想要的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天工系统的核心数据。
我需要和杨总单独谈谈。周远说。
当然可以。姬彪飞笑容灿烂,不过在那之前...他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一份人员名单,龙腾愿意高薪聘请中矿的技术骨干参与联合项目。林工程师,考虑一下?年薪翻倍,外加日内瓦培训机会。
林妍的脸刷地变白。周远看到名单上还有小张和其他两名核心成员的名字。这不是合作,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挖角。
会议到此为止。周远冷冷地说,在杨总到达前,天工系统团队不接受任何人员变动。
走出帐篷,高原的星空格外明亮。郑毅靠在一辆越野车旁等他:姬彪飞的父亲,当年负责审批张建的勘探许可。
周远猛地转头:你是说...
明天我带你去阿鲁错。郑毅拉开车门,那里有答案。
远处,龙腾矿业的营地灯火通明。周远看到林妍被姬彪飞拦在路中间,两人似乎在激烈争执着什么。他正想上前,手机突然震动——李卫国发来一条简短消息:
【查实王建国与ST有秘密账户往来。巨龙铜矿的地质数据与张工出事矿区相似度87%。小心郑毅,他与ST也有联系。】
周远抬头,正对上郑毅深邃的目光。藏族地质专家轻声问:还去阿鲁错吗?
星光下,两个身影静静对峙。远处,又一轮冻土塌方的轰鸣声隐约传来。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